打造与国际接轨的魅力课堂

日期:2014-03-14 10:09 点击数:14805 

——国际课程调研工作简报

为了更好的跟国际教育接轨,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从2013年9月起,国际部开始打造全新的国际课程体系,其中包括全新的课程设置的尝试和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2014年3月3日起,为了响应我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战略,打造魅力国际课程,国际课程教研室全体同仁——郑琪、杨静、杨宁宇、杨斯涵、邓晋、彭司佳在余赢校长的带领下,深入听课,每位老师听课3节以上,听取了国际部现行各种课型。随后,3月10日下午的国际课程教研室每周例会上,老师们交换了听课意见和建议,并研讨打造与国际接轨的魅力课程的核心基础,深化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模式。

一、课程现状概述

自国际部成立以来,以余赢校长为首的国际部团队在8年多的实践和探索中,一直在寻求一个黄金平衡点,打造一套全新的课程体系,不仅能满足国内高中学习的要求,还让国际部的孩子能在国际教育中适应并脱颖而出。2013年9月,国际部新建立的课程体系开始采用语言学科分课型教学、必修课选修课相融合、大小班和走班制相结合的模式;2013年10月,国际课程教研室成立,开始深入研究和探索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活动和师生互动环节,倾力打造以学生为教学核心、面向国际化要求的优质课程。期间,国际课程教研组全体同仁一直不断探索和尝试,互相听课并交换意见,并联合各科特色,融合课上课下活动,给师生以全新的体验和挑战。

二、听课心得交流

3月10日,应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打造魅力课堂的号召,国际课程教研室再次深入的交换了听课意见和建议,针对该学期开学到现在的课程设置、课堂安排、学生反馈,进行了无间隙的探讨。

教研室主任杨静老师先简述了学校提出的课堂调研要求及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思想,并提出国际课程在学校提出的核心目标的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学生的课堂体验度,以确保学科思维的建立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研室成员邓晋老师和杨斯涵老师发言,提到英语阅读和词汇课程该学期的主要核心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学生现阶段已经养成了较为良好的词汇记忆习惯,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阅读课上的效率不高,学生阅读积极性不易调动。听了外教Martin的课后,感觉外教能把学生控制的张弛有度,这是自己在课堂的管理艺术上还需要加强的地方。

写作课彭司佳老师说到,独立出来的写作课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把控上自己还在不断的探索。听了阅读词汇课,感觉自己的课堂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向。

语法课郑琪主任提到,学生对于语法的掌握还缺乏一种整体把握,而且过手能力较差,听了其他人的课后,感觉语法课的学生互动活动和学生自我总结归纳能力,要需要进一步培养。

双语物理课杨宁宇老师说,她一直想要在物理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体验活动和指导,但是由于课程进度的要求和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偏向性差异,课上互动较为困难。听了年级的物理课,因为各自班级和课程目标不太相同,能借鉴的地方不多,但是自己会不断的探索学习,希望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三、国际魅力课堂标准

在分别学习了唐良沐校长对学校打造魅力课堂的定义和诠释,并参考了张学忠主任分享的全国各地对优质课堂的探索和定位后,国际课程教研室结合国际教育接轨的要求,拟定了国际魅力课堂的评价标准,并将标准编辑成听课评价表,作为老师们备课、上课、听课、反思过程中的核心参照标尺,以求提升国际课程质量,培养优秀国际人才。

国际魅力课堂评价标准以唐良沐校长提出的“四力”——感召力、引导力、解析力、扩展力为基础,提出四大模块:Appeal(感召力), Instruction(传授力), Interaction(互动力)和Extension(延展力)。

感召力(Appeal)强调教师的气场(Teachers’ Charisma)、课堂氛围(Classroom Atmosphere)、教学设备的多样性(Variety of Teaching Facilities)及课堂用语(Use of Language)四大方面,占整个听课评课标准10%的分值。首先,作为国际课堂的授课老师,由内而外的自信产生的气场是感召学生、吸引学生的首要条件,这需要老师重视个人专业发展、扩大知识面,不断更新对国际教育动向的了解。其次,课堂氛围是一堂课散发出来的气场,一堂优质的课堂其氛围必然充溢着学生求知和老师启发的因子,整体氛围松弛有度、积极向上是保障一堂课有效度的起码标准。再次,在科技发展如此迅猛的年代,面对一群以出国为志向的学生,单一、旧时的教学辅助方式已经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为了启发学生多方面的潜力、引导其深入学习课堂内容,多样化的教学辅助方式是让课堂充满感召力的必备条件之一。最后,一堂优质的课的教授,离不开老师语言的准确和精妙,无论是国际课程中的语言课程还是学科课程,抓住学生最直观的感受的利器一定是老师言简意赅、准确艺术的解说。

传授力(Instruction)强调教学目标(Teaching Goals)、教学容量(Capacity)、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知识梯度(Knowledge Gradient)、教学素材(Teaching Materials)五大方面的结合,该部分占总体35%。首先,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标杆,一堂优秀的课一定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作为核心设计整堂课。其次,教学容量的把握是保障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一堂优质课既不能让学生太过放松又不能让学生没有一点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掌控学生的水平,平衡课堂容量,进行高效教学。再次,老师精心思考、设计教学过程并游刃有余的开展教学才能确保课堂的优质性。第四,教学设计和传授中注重知识的梯度,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的收获,以确保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多样化的教学素材,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有限的知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适合多数学生口味,避免课堂枯燥,完美结合教学计划并辅助其顺利完成。

互动力(Interaction)包括课堂活动(Classroom Activities)、课堂管理(Classroom Management)、学生积极性(Students’ Motivation)、学生参与度(Students’ Participation)以及课堂反馈(Students’ In-class Feedback)五个方面,占40%,是四个模块中比例最重的一块,以确保互动式、体验式教学的真正开展。课堂活动是指一堂以学生主学、老师精讲的课堂,与教学目标匹配且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是必备因素。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是确保课堂活动顺利开展,教学目标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是评价一堂优质课的重要标准。课堂反馈是保障教学每个环节持续有效开展,老师把握课堂张弛程度的重要尺标。

延展力(Extension)占整体体系的10%,包括文化元素(Cultural Elements)、情感教育(Emotional Education)和创造力的激发(Creativity Inspiration)三个方面。

四、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已拟的国际魅力课堂标准,国际课程教研室的老师们分别对自己承担的该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着思考和探索。

双语物理杨宁宇老师所构思并开始实施的与国际接轨的物理课堂,以体验式教学为主体,希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她建立了教师个人网站,把本学期本门课的教学大纲和进度安排提前放在网上,每一个章节开始前把学生需要提前预习准备的要求放在网上,把课上要讲解的内容先简单地描述性地挂在网上,当然课后作业内容也是放在该网站上的。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提交的书面论文等在网站上都能看到,有些内容是公开的,有些是只有学生本人输入密码才可以看到。课堂上,按照“生活中现象引入——定理内容介绍——理论推导或证明——实验演示证明——定理深入讲解——回归生活情境——作业题练习”的逻辑思路讲解,配合多样化的作业和体验形式,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发表个人简介,结合课上课下实验,让学生体会和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阅读词汇课的杨斯涵和邓晋老师吸收了翻转式课堂理念,并在有限的条件下将翻转式课堂尝试在其教授的阅读词汇课中。老师们尝试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好预习任务,在客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再现、巩固及深化学生所预习的内容,词汇课中所尝试的Survivor Game,Sentence Race,Hang Man,Best Actor or Actress of the Year等课堂活动获得较好的课堂效果,阅读课中用group discussion或pair work的形式开展Information Transformation的活动,如口头总结、书面总结、画mind map、写outline、画Venn Diagram、画timeline、根据时间顺序或地点顺序制作表格、站在持不同观点的作者的角度展开debate、举办press conference等,让学生在老师有效的控制下锻炼阅读技巧和加深阅读理解。

语法和写作郑琪老师和彭司佳老师尝试采用分层次教学,给学生制定较为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语法课中郑老师以mindmap等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我总结归纳英语语法现象的框架,在自己动手过程中,学生深化对语法知识的熟悉以运用到相应的练习中。写作课彭老师引导学生以阅读形式对所涉及话题想做好课前背景知识的预习和铺垫,在课上以学生为中心,一小组或大组讨论合作为模式,阶进式的引导学生进行brainstorm,mindmap, debate,outline和passage的写作活动。

五、总结

此次教研室课堂调研活动的开展,制定出的国际魅力课堂评价标准,更加的巩固了国际部的新课程体系,为欲与世界接轨而设置的国际课程的授课老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标尺。现阶段老师们所尝试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相对传导式的教学模式而言,对老师自身素养、知识掌握、课堂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国际课程教研室的全体成员将不懈努力,打造国际魅力课堂,让国际课程称为巴蜀课程体系中的一朵奇葩。

附录:国际课程听课标准及评分表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