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七班漆思远
我父亲漆永忠于1947年夏辞去树人学校校长,应周校长之聘来到巴蜀任总务主任兼任校长室秘书,我也就随之来到巴蜀上学。从1947年到1954年,我在巴蜀渡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中学时代(其间初中毕业后我曾考入西南工专,入学不久即因病休学,次年仍回巴蜀念高中,因此耽误了一年)加之家住校内,所以那七年我的整个学习与生活都是与巴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至今日离开母校已近四十年,我不仅难忘母校那建在山坡和峡谷中的优美校园,校内外长长的石阶,山坡上成荫的绿树,架子上那晶莹透亮的串串葡萄,草丛中屹立的未艾亭、、、、、、;我更难忘母校那优良的校风:关心国家命运不忘己任的爱国精神,严谨治学的教风、刻苦勤奋的学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所有这一切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多么好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呵!
1949年春,重庆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我校同学立即罢课响应。同学们校内集合,慷慨陈词,校外游行、散发传单,愤怒揭露国民党反动腐朽的独裁统治和顽固坚持内战的反动立场。“四•一二”学运中,在国民党军警荷枪实弹的包围下,全校同学毫无畏惧的在校内操场上举行了营火晚会。会上,大家用说快板、演活报剧等抨击讽刺反动统治、高唱“团结就是力量”“山那边哟好地方”等进步歌曲表达渴望解放的心情,气氛极为热烈。为了统一组织全校学生的活动,同学们酝酿推选成立了学生自治会,自治会由执委会和班代会组成,我记得当时负责的同学有李钊、吴庭献、彭成福等,我当时担任班代会的秘书长。
1950年初,我和另外几个同学被指派参加了团西南工位和重庆市工委联合举办的寒假干训班,并在干训班结业时入了团:与原新青社转团的同志一起成为西南地区解放后发展的首批团员。当年春季开学后,团市工委又派出工作组以我们这批团员为基础,在巴蜀发展了一批团员,使我校成为在重庆市首批建立基层团组织的学校。我在校时一直担任班团支部书记。当时团组织在上级团委和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在团结组织全校同学积极参加各项政治运动、开展向英雄学习、为祖国学习、努力向“三好”等方面发挥了很显著的作用。巴蜀团总支一直是团市委和团区委的先进重点。我们高七班团支部的工作,曾在重庆团讯上作过介绍。我曾作为代表参加了重庆市市中区团代会,并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重庆市首届学生代表大会,在会上亲耳聆听了当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
1952年学校开展了学习英雄、用英雄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发向上的活动,许多班都自发地以英雄的名字来命名。当时我们高七班取名丹嬢(卓娅)班,其他命名的班还有青年近卫军班、丁又军班,保尔•柯察金(奥斯特洛夫斯基)班、、、、、、等等。我们毕业时,将丹嬢班的班名和班旗传给了高十班。1955年卓娅和舒拉的母亲来渝访问时团市委曾组织丹孃班全体同学与英雄母亲会见,我们在重庆上大学的高七班同学也参加了,英雄的母亲还送给了我们每人一张她本人的照片,我一直保留至今。
巴蜀有评选优等生和最优等生的制度,我曾被评为最优秀等生,受过奖。巴蜀对各类课程都很重视,现在的中学大概都不开劳作课了,而我们当时的劳作课对培养我们的劳动观点和初步劳动技能是很有帮助的。巴蜀有一大批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教授有方、业务精湛的老师,曾直接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向岑高,漆永忠、黄清华、陈文睦、罗广斌、甘佩萱、杨佩华、杨善本、冯荣宗、杜文杰、王一夫、周健龙、董贞熙、王仲文、张宗铭、张治群、、、、、、等。正是由于学校严格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老师们卓有成效的循循“善诱”,巴蜀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很高的。高中毕业时,我们全班39名同学无一例外地全部考上了大学而且绝大部分是全国重点大学。
巴蜀的课外活动是十分丰富多彩的,有各种运动队,有美术组、舞蹈组、航模组、有合唱团、话剧社、、、、、、。学校每年都要举行田径运动会、各种球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每个同学都可以找到满足自己业余爱好,发挥自己特长的场所。巴蜀的合唱团和话剧社是颇具实力并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记得“黄河大合唱”,话剧“雷雨”、“北京人”、“思想问题”等都曾对校外公演。正是在巴蜀这种浓郁的艺术氛围熏陶下,才引导王晓棠、陈泽美、官自文、杨德富、庞家声、杨汝诚、、、、、、等,走上了艺术发展之路,经过后来的专业培养和个人努力,分别成了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舞蹈家、歌唱家。我自己在巴蜀时曾参加过TNT垒球队,参加过航模组、合唱团、参加过“北京人”、“思想问题”的演出,参加过演讲比赛,并得过奖。虽然我们大多数人并不会从事专业文艺工作,但这些活动对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修养,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的影响是久远的。它不仅将伴随我们终生、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后代。我的三个孩子也都在我和爱人(她也是巴蜀同学)的培养下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两个大学毕业的女儿先后考获全额资助赴美攻读博士学位;正在南开大学读书的儿子、初中毕业时曾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京、津、沪三市中学生德、智、体、美、劳比赛获三等奖。我们由衷地感谢母校对我们的教育何培养。
离别母校近四十年了,我们当年亲手种植的树苗可能早已根深叶茂长成大树了。值此母校60周年校庆之际,遥寄我们的思念,并衷心祝愿母校发扬优良传统,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和繁荣昌盛,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校友为天津河北工学院副教授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