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汉字背后的那些奇趣知识

日期:2018-02-26 19:14 点击数:39226 

week为什么被翻译成星期?

 

“星期”在中国古称七曜,六代历法把二十八星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天一个周期,每天有一个代表星体,称为“星期”。

唐代,古巴比伦人创立的星期制传入中国;清代,英国基督教传教士来到中国后,常在礼拜日进行传进祈祷,week的概念在中国人心中留下初步印象;鸦片战争后,这种概念被认同,中国人就找到相对应的“星期”来翻译week了。

 

“孺子牛”原意是父母的“溺爱”?

 

“孺子牛”是《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齐景公有个庶子名叫荼,齐景公非常疼爱他。有一次齐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戏,齐景公作为一国之君竟然口里衔根绳子,让荼牵着走。不料,儿子不小心跌倒,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折了。

齐景公临死前遺命立荼为国君。景公死后,陈僖子要立公子阳生。齐景公的大臣鮑牧对陈僖子说:“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所以,那时“孺子牛”的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

現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橫甩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孩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和拓展,而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为什么用吹牛来形容说大话?

 

“吹牛”最早出自西北方言,在西北,人们将牛皮或羊皮袋吹成气囊,做成皮筏子,作为渡河工具。一定要几个体格强壮、肺活量很人的人才能吹出气囊。如果有人说他能吹起十皮袋,大家会认为他是说大话。“吹牛(皮)”就成了“夸口说大话”的代名。

还有一种说法,游牧民族圾最重要的财产是牛马,大家聚在起难免要夸夸自家的牛马,久而久之,“吹牛”的说法就流传开来了。

 

image002.jpg

为什么意见不同叫相“左” ?

 

右手灵活机巧,方便快捷,追于从事担当多种任务;而左手较为拙笨,具有很多不便之处(左撇子属于特殊情况,并且,有个别人的左右两手几乎同样灵活)。古人早已注意到这一现象,考虑到“右"方便而“左”不便的因素,认为“右”有帮助自己的功效,于是就用“右”来表示帮助、偏袒。《左传·襄公十年》记载:周王的朝臣王叔、陈生两人与大臣伯舆争权,于是“王右伯舆”,意即周王偏袒伯舆。

与“右”相反,“左”便其有了相违、反对的意思。所以唐代孔颖达在为《左传》作注时就说:“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为右,不助者为左。”

 

“二百五”原来和苏秦有关

 

据传,苏秦一直努力说服六国联合抗秦,史称“六国封相”。但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不治身亡。齐王为了抓住刺客,特贴出告示,声称苏秦为大内奸,刺杀苏秦者賞金千两。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钩。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齐王正恨这刺客牙痒,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 ”这四人不知中计,立即回答:“这好办,每人二百五。”

齐王怒:千两黄金,每人二百五,順便把这四个“二百五”拖出去杀了。

 

“四”字为什么不是四条橫枉?

 

在甲骨文中,“四”也是画四条横杠的,这样使用了上千年,但最终还是不得不改变。如果“四” 画四条横杠,那必然也有五杠六杠七杠八杠九杠,那“十”“百”“千”“万”又怎么画得全呢?

“四”的本义是鼻涕,和数目没有关系。后来“四”被借用表示数目,而“泗”替代了它的本义。如“涕泗滂沱”,这里的“泗”指鼻涕,就没“四”什么事了。

 

独占鳌头里“鳌头”指什么?

 

状元是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的第一名,高中状元被唤作独占鳌头。

“鳌头”是指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刻的鳌的头。这里说的“鳌”,是传说中在海里能够负山的大龟,是龟头鲤鱼尾的合体鱼龙。据说,鳌原来是海龙王的三太子因为偷吃玉皇大帝的玉浆液,所以被发配到东海为鳌。

唐宋时期皇帝殿前陛阶上雕有巨鳌,衬托得皇庭宫室气象雄伟。翰林学士、承旨等官员朝见皇帝时,必须遵守邦国礼仪,要立于陛阶的正中等候皇帝召见,恰恰就是脚踩刻有巨鳌的陛阶上,所以日后便称进入翰林院为“上鳌头”。状元及第时,也是在“鳌头”上迎榜,因此“鳌头”也成了状元的代名词。后世用“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我”原来是一种兵器?

“我”,像戈,是一种类似三戈戟的兵器。“我”盛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秦代以后逐渐消失。当时部族与部族之间经常会爆发争斗,“我”由于杀伤力很强,受人青睐,拥有了“我”就等于有了绝对实力,可谓“我”在人在,因此,“我”便慢慢引申为第一人称代词。

“我”作为笫一人称代词使用,最早见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那时不是指“自己”,而是指“我们”。

image004.jpg

 

拈花惹草等词和花草有关吗?

 

原来这和花柳、花草的喻意有关。“花”在古代经常被人用来借指美女,形容女子美貌经常说花容月貌、如花似玉、花枝招展、人面桃花等。原来色彩娇艳、体态婀娜的花卉在古人心中可以比拟美女。

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里就有“娇花巧笑久寂寥”的句子。古时的“柳”也有美女的意思,大概柳枝飘摇轻灵,所以多用以形容女子的腰肢,如柳腰等,后来干脆用来比喻美女。“拈花惹草”中的“草”也是喻指女性。

其实“寻花问柳”最早倒是只有字面意思,是指寻访春天景色。后来因为“花”、“柳”皆有特指,才转为它意#

 

笔画最多和最少的字分別是什么?

 

迄今为止,《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字海》是收录汉字非常全的两部工具书。这两部字典里收录的笔画最多的汉字均为4个繁体“”字叠加构成的zhe字,64画,释义是“唠唠叨叨,话多” 。而“  (nang) ”是简体字中笔画最多的,一共36画,意思是鼻子不通气,发音不清。

笔少的汉字,除了“一”和“乙”,还有“0”。它是一个个地地道道的汉字,意思是零。

 

为什么科举第三名称“探花”?

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榜上有名的士子喜庆之余,会相约举行盛大的宴游活动,叫杏园探花宴。此时是春季,正值杏花怒放之时,红杏遂被称为“及第花”。

新科进士们要选出两名最年轻者当“两街探花使”,或“探花郎”,骑马遍游长安的大街名园,采摘各种早春鲜花。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如果这两位探花郎没有比他人先得到牡丹、芍药等名花,就要受罚。

“探花郎”的称呼原本只是戏称,与登第名次并没有关系,名额也不是一名,而是两名或者三名。

 

“大胜”和“大败”是一个意思?

 

“大胜”指“以绝对优势战胜”,而“大败”指“以绝对优势打败”,在这里,不是“胜”、“败”变成了同义词,而是“大胜”和“大败”成了同义词。汉语中有很多类似的语言情况,如“我好容易吃饱了”和“我好不容易吃饱了”,“差点摔一跤”和“差点没摔—跤”,“那校样好威风”和“那模样好不威风”,“果然”和“果不其然”等等,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

 

“光阴”能用“寸”量呢?

 

这里的光阴用寸来计算,是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測日影定时刻的计时仪器——日晷。

据记载,我国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开始用日晷来计时了。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一般为石质,四周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度,用来表示时辰。

“寸晷”指一寸长的日影,借指小段的时间。“一寸光阴”,就是晷针的影子在晷盘上移动一寸所耗费的时间。

 

卑鄙原本是谦称吗?

 

“卑”的本义是伺候主人的奴仆,后来泛指地位低下,它的反义词是“尊”。“鄙”本指远离都布的边远地区,和“都”(都市)相对,因为住在边远地区,消怠闭塞,所以“鄙”引申为“庸俗、浅陋”。后来,“卑鄙”联合在一起组成词组,逐渐作为形容词来使用,意思是“卑微僻陋”。

在古代,“卑鄱”并不是一个贬义词,相反,它常用来表示自谦。

 

指桑骂槐,跟桑树槐树有关吗?

 

“指桑骂槐”不同于“瓜田李下”,后者的确发生于瓜田间、李树下,多少跟瓜、李有些关系。而“指桑骂槐”却只是借用了桑、槐的名字符号罢了,本身与朵愧没有什么关系。

“指桑骂槐”也是兵书《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本意是指间接地训诫部下,以使其敬服的谋略。此计还引申为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谋略,“指桑”而“骂槐”,向对手施加舆论压力可以配合军事行动。对于弱小的对手,可以警告和利诱的方法,不战而胜;对比较强大的额对手,则可以旁敲侧击威慑他。

 

为什么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这个俗语的来历据梁启超先生考证,应与古诗《公无渡河》有关。

传说古时有个白发狂夫执意渡河,不顾妻子的劝止,最终溺水而亡。于是有人感叹此事,作诗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坠河而死,将奈公何!”古代常把黄河简称为河,古人便认为这里的河亦指黄河,于是便隐括这首诗的意旨提炼出“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俗语。

后来还有人依此创作了相关的民间传说,借以解释这句话的来历。自此之后,“不到黄河心不死”便以其形象生动,广泛流传。

 

image006.jpg

冏是现代人造的吗?

 

“冏”是一个古汉字,在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光明。唐代诗人韩愈在《怀秋诗十一首》中用过这个字,“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囧囧”,“囧囧”在这里通“炯炯”,意思是窗户明亮。

“囧”字很形象,它的形状就像张沮丧的人脸,所以,它被现代人陚予了更多新的内涵,成了网络流行词。另外,“囧”字的发音与“穷”一致,使得它成为表达沮丧时绝好的代用词。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