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2017大漠西北丝绸之路研学旅行

日期:2016-08-22 00:00 点击数:58231 

大漠西北行,重走丝绸路

(巴蜀网  刘航)2016年8月5日 至15日,我校初二为期十日的“大漠西北丝绸之路十日研学活动”成功举行。此次活动,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探寻,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旅行中感受优美的自然风光,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 养、人文素养和国际化视野,养成良好的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同学们通过寻访月牙泉、探秘敦煌、走进吐鲁番 、观赏大美北疆、华山论剑、穿越千年兵马俑等系列课程和活动,增进了友谊,拓展了视野,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素养 。

行走篇

8月5日清晨,菜园坝火车站广场,参加此次研学旅行的初2017届27名学生正式集合完毕。在 “大漠西北,有我最美”的口号声中,此次研学旅行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为了更好地开展研学活动,活动伊始,负 责指导此次活动的袁老师就组织同学们自愿组成了四个学习小组。同学们民主推选了各小组组长,并自行设计了本小 组的队旗和队歌。在看到孩子们热情参与认真准备时,过往的许多旅客都纷纷为他们点赞。

( 看我们认真的样子)

(丝绸之路,我们来了!)

轰隆隆的火车声,窗外闪过的一幕幕风 景,对于许多参加研学的同学而言,这一切都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经历。在火车上,同学们开展了最美包厢的主题设计 活动。在他们的手中,略显单调的车厢增添了许多的风景。响亮的队歌,鼓舞人心的口号,还有那充满了对此次旅程 期待的眼神,组成了火车上别样的风景。

(看,我们的团队!)

当然,同学们也没有停 下学习的脚步。为了更好地普及古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同学们先后进行了哈萨克知识竞赛、吐鲁番知识竞赛、敦煌 国学知识竞赛等。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纷纷围在老师的身边,七嘴八舌的求教着各种问题。“哈萨克民族的宗教信 仰是什么?”“吐鲁番的葡萄为什么那么甜?”“莫高窟的壁画为何可以传承千年?”“月牙泉何以在沙漠中常年保 持绿洲?”等等。除此之外,为了拓展学生的野外求生能力,袁老师还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沙漠求生的相关知识,譬如 如何在茫茫沙海中找寻方向、如何在长时间的沙漠步行中保持体力、如何在干旱的沙漠中找寻水源等等。在整个讲解 的最后,袁老师特别提到了野外求生的一个最重要的素质,那就是希望。只有坚持,只有努力,只有不放弃希望,人 生才可能取得成功。听到这里,同学们仿佛都若有所思,细细评味着袁老师的这一段朴实而又意味深长的话语。


探秘敦煌篇

经过2天的长途行军,同学们终于来到了此次研学旅行的第一站——甘肃敦 煌。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是西北之旅的必到之处。“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送君走马去,遥似踏花行 ”,古诗中这般写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敦煌代表景点之一的鸣沙山月牙泉,成为了同学们研学的第一站。高 耸的沙山下,一汪清泉静静地躺在那里,这般美景,让同学们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奇妙。当地的导游为同学们讲解了 鸣沙山的得名由来,也为大家介绍了月牙泉的千年历史。当看到正逐年缩小的月牙泉,同学们真正明白了保护环境、 珍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在依依惜别月牙泉之后,同学们下午来到了敦煌市郊的沙漠露营基地。 在这里,同学们展开了别开生面的沙漠野外生存研学活动。爬沙山、勇士杯滑沙比赛、挖沙漠厕所、动手搭建帐篷、 识别方向、两军对垒活动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晚上孩子们还举行了篝火晚会。晚会上,各小组的同学表演了自 己精心准备的各类活动。他们跳着、笑着,一颗颗的心走的更近了。

(看,我们笑的多开心! )

第二天清晨,乘着清风,同学们又开始了研学的旅程。此次的目的地,是世界文化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之一的莫高窟。许多同学都只是在历史教科书上看到过莫高窟精美的壁画代表《飞天》,也有一些同学是通 过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书了解过敦煌。当车行至莫高窟景区入口处,同学们纷纷发出了感叹声。那绵延在沙 山之下的佛窟,显示了千年以来佛教艺术的兴衰成败。戴上了莫高窟的讲解耳机,听着导游姐姐对洞窟的细细讲解, 看着那千年未曾掉落的色彩,感叹着昔日莫高窟的兴盛,同学们再一次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了文物保护的 认识,更明白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之所在。活动最后,袁老师等还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敦煌莫高 窟书籍。墨香千里,敦煌莫高窟不虚此行!

(莫高窟大佛像,保护文物,由我做起!)


大美北疆篇

在告别了敦煌之 后,同学们又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前往新疆的旅程。一下动车,热情的吐鲁番就给我们的同学们送上了一份大礼,常年 高温的吐鲁番竟然降温了。当看到整洁的吐鲁番,热情的维吾尔族导游姐姐,同学们都对此行充满了期望。在上午的 行程中,同学们先后来到了被誉为“地下长城”的新疆坎儿井、昔日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交河故城。在这里,同学们看 到了新疆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了解了昔日西域繁华的商贸往来。




中午时分,孩子们纷纷走进 了吐鲁番的代表景点之一——葡萄沟。在这里,孩子们不仅看到了哈萨克民族同胞们的衣食住行,还品尝到了当地正 宗的哈萨克美食。导游姐姐还为孩子们找到了一位在当地任教的老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当地的习俗与风景。葡萄 架子下,那一串串翠绿的葡萄让人不由得垂涎三尺;哈萨克同胞家中,载歌载舞的大姐姐用热情演绎着少数民族的风 情。除此之外,孩子们还举行了别样的趣味活动。如吃葡萄吐皮、吃西瓜吐籽等。


“你挑着担 ,我牵着马……”,伴随着儿时的记忆,同学们下午来到了赫赫有名的火焰山。根据导游姐姐的介绍,作为全中国最 热的地方,火焰山的夏季气温最高可达48度左右,地表温度高达70度以上。当地最著名的一景,就是火焰山烤鸡蛋。 听完导游的介绍,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想一睹其风采。当孩子们看到火焰山景区那一根鼎立的巨大温度计时,再加上 实地感知的温度,大家都不由得感叹一句:“火焰山,真的是名不虚传啊!”

在游览完大名鼎 鼎的火焰山后,为了更好地感知当地少数民族同胞们的生活,同学们一行又来到了南山牧场。如果说火焰山代表了吐 鲁番的热情,那么南山则带给了同学们别样的雅致。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大大的蒙古包,可以看到草地上盛开的鲜 花;在这里,同学们品尝到了地道的奶茶和馕,学习了正宗的维族舞蹈;在这里,同学们可以看到奔驰的骏马,还可 以看到壮观的神布拉克瀑布。当欢声笑语过后,伴随着同学们依依不舍之情,研学队伍继续向着乌鲁木齐市前行。



8月10日中午,研学团队首先参观了久负盛名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在这里,同学们看到 了享誉中外的“楼兰美女”,了解了新疆的历史由来。同学们还通过参观丝绸之路展厅,进一步加深了对古代中外贸 易往来历史的认识。更值得一体的是,通过参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进一步明确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 部分这一概念,加深了同学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认识。之后的行程,我们选在了有着“新疆之窗”美誉的新 疆国际大巴扎。根据研学活动教练袁老师的研究,加上当地维族导游的帮助,给同学们布置了“夺宝任务”。通过三 项有着维族特色的谜语,例如新疆特色的和田玉等。让同学们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找到大巴扎市场里面的物品,拍 照合影。哪一个小队的最先搜集完毕,将会获得寻宝的美食奖励。只见一声令下,同学们便向着集市走去。在短短的 10几分钟之内,就已经有同学率先完成了任务。这不仅是锻炼了学生的活动能力,更是借此机会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新 疆特有的民族文化。



古都西安篇

在告别了热情的新疆人民后,研学旅行仍在 继续,下一站将前往有着13朝古都之称的西安。在此次前行的火车上,同学们继续开展了许多别开生面的趣味活动, 如物物交换活动、漫展秀活动、最强智囊团评比活动(华山、兵马俑知识竞答)等。物物交换活动,主要是让同学们 利用此前活动中获得或采购的物品,凭借自己的口才,向火车上的旅客们以自愿原则换得物品。在规定时间内,交换 最多物品的小组将获得奖励加分。这一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一方面首先表明自己 研学旅行的学生身份,一方面对旅客朋友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当了解了此次研学旅行活动的目的后,热心的旅客 们也都表示十分支持。许多之前一直不敢与人交流的孩子,也都在此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与肯定。阳光、积极、正能 量,这些都是同学们展现出来的精神。此外,在漫展秀和知识竞答的环节中,孩子们也都不甘落后。略显漫长的火车 之旅,也在欢声笑语中显得不再那么枯燥。

(看,我们整洁干净的床铺,点赞!)

(认真作画的孩子们!)

12日清晨,列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西安。在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后, 研学队伍一行人向着此次活动的最高峰——华山前进。华山,古称西岳,自古就有着“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据 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学者考证,中华之“华”,源于华山。故而,华山也有着“华夏之根”的美称。在经历了 短暂的排队之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攀登华山的旅程。在华山北峰山脚下,细心的同学们发现了一组雕塑 ,原来这就是当年“智取华山”的战斗英雄雕塑。当看到险峻的华山时,同学们都不由得佩服当年智取华山,勇攀高 峰的解放英雄们,这是何等的英勇啊!

在登上北峰峰顶之后,华山的险峻之美尽收眼底。在金 庸老先生亲笔书写的“华山论剑”碑下,同学们纷纷合影,许多同学更是情不自禁的写下自己的感想与感悟。在后面 的华山论剑文学评奖中,部分学生的作品更是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在欣赏完北峰风景后,同学们、老师们又向着 北峰的下一个制高点——金锁关进军。在这一过程中,要经过特别险峻的苍龙岭,当地的导游特别担心孩子们的体力 和毅力,一再提醒同学们可以在原地休息。但是,不服输的精神激励着同学们前行。一位同学更是这样说道:“咱巴 蜀中学学生的字典里,从未有放弃两个字”!在大家的相互鼓励下,在老师的帮助下,所有人都最终登上了险峻的金 锁关。在金锁关处,兴奋的孩子们纷纷留下合影,以纪念这一难得的胜利。在经历了并不容易的下山之旅后,华山的 行程告一段落。正如一位同学这样写道:“(华山)这周围的一草一木都在为他欢欣鼓舞;我默默倾听着,他正讲述 一个久远的故事;我默默思虑着,他刻在了我的心房……”。

华山之行结束后,研学旅行进入 倒计时阶段。8月13日,同学们正式开启了西安古都之行。根据行程安排,同学们首先来到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之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导游老师的带领和讲解下,同学们看到了两千多年前大秦帝国雄伟的军姿,看到了古代 劳动人民杰出的技艺与智慧。那一个个竖立的陶俑,不仅是当时军事生活的体现,也是中华古代文明的传承所在。接 着,部分学生还参加了手工DTY制作兵马俑的活动。虽然一个个作品都算不得精美,但是都代表着同学们对秦始皇陵兵 马俑这一举世瑰宝的敬意。

(高超的青铜工艺)

(气势恢宏的兵马俑)

在下午的行程中,同学们来到了大雁塔,看到了那竖立于此的西行取经者——玄奘。更有那“曲水流觞”典故 发生地的曲江遗址公园,还有最富历史韵味的西安博物馆。如果说汉朝让一个民族有了自己的名字,那唐朝,就是让 这个民族有了自己的灵魂。在西安博物馆,同学们看到了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看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马蹄金,看到了 极具风韵的盛唐人物塑像。最壮观的,还得属那一比一还原的唐都长安城模型。大家都不由得感叹,昔日盛唐的风光无限。

活动到此似乎将要告一段落,但是,我们热情的巴蜀学子怎能不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征 得博物馆同意后,利用此前活动空闲时间排练的巴蜀学子快闪活动也正式拉开了帷幕。当熟悉的音乐声响起时,13日 下午5:20分,在西安博物馆的广场上,一场快闪正式开始了。一些外国友人见到这一活动,更是高兴的加入其中,载 歌载舞。略显羞涩的同学们,在古都西安亮出了巴蜀学子的风采。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 长安花”,在这不舍的情绪中,古都西安之行最终落下了帷幕。重庆,我们回来了!


归来篇

8月14日早上9点半,晚点了近1个 小时的列车终于缓缓驶入重庆北站,同学们也迎来了此次“大漠西北丝绸之路十日研学活动”的结营仪式。在用过丰 盛的早餐后,各位同学与早早等候于此的家长们一起来到了会议室。结营仪式由此次研学活动的主教练袁老师主持, 鲁能巴蜀中学校长助理夏义勇老师也亲自莅临现场指导。

首先,此次参与带队的刘老师对同学们这10天的表现 做了总结汇报。他说到:“10天的旅程,让同学们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感动,也收获了成长。希望在接下来的人生旅 程中,同学们能更好地牢记巴蜀中学公正诚朴的校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作为此次活动的主体,同学 们似乎也有很多的话要说。来自初2017届37班的刘馨扬同学在发言中提到,此次研学旅行,不仅增长了自己的国学知 识,而且还让自己收获了友情,收获了成长。来自初2017届26班的陈韵圳同学则说到:“通过这10天的研学旅行,我 们从家中走出来,去了解这个社会。我们不再是温室的花朵,我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也学会了独立的成长。”另一 名来自初2017届26班的唐欣骊同学,则从回忆谈起。此次研学旅行,让许多的陌生人成为了朋友。从陌生到熟悉,从 学习到生活,我们约定好了,要一起这样努力下去。

对于孩子们的发言,此次研学旅行活动还特地邀请了国学 大师秦菁老师做点评发言。秦老师通过自己娓娓道来的语句,给同学们讲述了此次研学旅行的收获。她提到,昔日玄 奘西行,取回的是佛门真经;今天同学们西行,取回的是源源不断的国学知识。从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的故事,我们 明白了行走的意义。传统文化的内在,就是向外的延伸与向内的不断探寻自我。在讲话的最后,她以一首《找寻》作 为了结语,鼓励同学们不断地去探索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此后,秦菁老师还与夏义勇校长助理一起为此次参 加研学旅行活动的同学们颁发了结营证书和个人奖项证书。

在活动的最后,夏义勇校长助理做了总结性讲话。 他提到,旅行对于人生的意义,在于真的感悟。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曾这样说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 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我们此次研学之旅就是一次文化之旅、健康之旅、自立之旅、友谊之旅、关爱之旅 。他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同学们好好休整,要将心思放在学习上,为了青春而努力奋斗。正如陆游所说,“纸 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既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德行与文化,在传统文化的熏 陶中成就自己的梦想!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