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学学子走进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开展体验教学实践
(巴蜀网 季鑫 黄秦苇)高中取消文理分科,实现人文与科学的融合,是国家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也是促进复合式人才发展的需要。为了探索巴蜀中学人文与科学的融合,2016年3月13日上午,我校高2018届《生命伦理学》选修课程班及高2017届的部分学生走进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开展了“感悟中医药传统文化,体验生物科技新魅力”的教学实践系列活动。此次活动是我校生物教研室积极开展生物课程资源建设的系列活动之一,在禹云霜、季鑫、黄秦苇等老师积极组织筹划下,活动的开展也得到了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生药研究所王昌华副所长、中药院科普专员李紫微老师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周日一大早,同学们身着整齐的校服,兴趣盎然地来到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中药院王所长和讲解员带领同学们首先进入重庆市中药博物馆参观。该馆曾入选纽约世界植物标本万维网将本馆吸纳为网络成员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馆馆藏中药动植物标本共计约33万份,其中药用植物标本30多万份、药材标本2.5万多份、动物标本7000多份和少量的矿物标本。这些标本主要采集于我国中药资源最为丰富、生物多样性及物种最具特色的西南地区、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涉及物种6500余种。采集时间跨度70余年(1937-2008年),历史地记录和反应了我国西南至西部中药资源的珍贵资料,不少种类为国内乃至世界的珍稀物种,并收藏有模式标本110余份。经过中药专家细致耐心的讲解,同学们对部分中药动植物种类及药用部位、功效等常识有了初步认识。
参观完中药博物馆后,同学们又分组走进药用植物园。一走进植物园里,中草药的清香扑面而来,令人身心舒畅。园里栽种有上百种药用植物,每种植物均有名牌标注名称和药效,同学们被那一个个好听的中草药名和各种药材的神奇功效所吸引。中药专家们现场讲解了部分药用植物的科属、生长习性、药用价值、炮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及野外采集及蜡叶标本制作流程。其中重点介绍了贴梗海棠(木瓜)、仙鹤草、石斛、栀子、辛夷、枇杷叶、白芷、牡丹、山银花、青蒿、重楼、十大功劳、虎耳草、何首乌、黄连、天冬、蒲公英、鱼腥草、益母草、大车前、连钱草等常见中药。同学们对种类繁多的石斛品更是啧啧称奇,看到了铁皮石斛、大苞鞘石斛、细叶石斛、翅萼石斛、金钗石斛、疏花石斛、叠鞘石斛等二十余种。专家们还给同学们介绍了研究院的一些名贵药材种植基地和科研项目,如酉阳丰都等地的优质青蒿规范种植科技示范基地、石柱黄水黄连种植基地、渝蕾一号(山银花)种植基地、冬虫夏草示范化基地等。
接下来是互动课堂环节——药丸制作。中药专家图文并茂地简要介绍了中药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的炮制等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了中药制作的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制作流程。活动最后是同学们分组制作大山楂丸。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整齐摆放着原材料(山楂、炒麦芽、神曲、炼蜜、蔗糖、纯净水)和药典筛、天平、电磁炉、锅、烧杯等器具。各小组首先进行人员责任分配,称包括量员、混合员、取蜜员、混合员、制作员。同学们各司其职,制作完成大山楂丸并写出实验报告。当学生们品尝着自己制作的山楂丸药剂,脸上都绽放出成功的喜悦笑容。
整个活动进行顺利,同学们纷纷表示此行受益匪浅,对中医药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也真切地体会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后师生们和各位中药院专家合影留念,此次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医药文化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敬畏自然、遵循规律的原则,又以独特视角将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相结合。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普世性教育价值和专业性教育价值,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开发课程,既有助于提升学生传统文化底蕴和科学素养,同时也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学生参观中药博物馆
学生观察动物标本
中药矿物标本
中药植物标本
多种中药饮片
专家介绍肉苁蓉的功效
王所长介绍金钗石斛的药效和生长习性
大棚种植的各种石斛
中药植物标本制作
在药用植物园辨识学习
专家讲解中药学基础知识
互动课堂
全神贯注听专家讲解
制作山楂丸准备
“君臣佐史”药份
大山楂丸制作——混合药份
制作山楂丸——称量
大家齐动手
成功的喜悦
师生和中药院专家合影留念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