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清华
今年2月17日,我应原巴蜀初12班鄢红校友之邀去西南政法大学她家过春节。我一进门,主人热情地接待了我并说:“等会儿还有位巴蜀校友要来见老师哩。”我急切地问:“誰?”鄢红说:“他又是我政法大学的学友——徐静村。”“那太好了!自从1959年,他在巴蜀高中毕业,1963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的法律系后,40年来我们仅见过两次面,未长谈,近几年常接到他的贺年卡,多想见他啊!现在他不是西南政法大学的教授、副校长么?”我欣喜地问。鄢一边点头,一边说:“他的工作够多的啦:他还是诉讼法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司法部重点学科评审委员会委员,以及教育部高等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鄢从抽屉中拿出一份该校印发的材料《徐静村教授简介》继续介绍:他还兼任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这时站在一旁的鄢的学生贾某以自豪的口吻补充说:“我们的徐校长为国家培养了博士生、硕士生50多名。他被国家教委人事部授予了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还获国家级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他的生平及学术成就被列入《中国法学家词典》、《当代中国教育家大辞典》、《亚太地区名人词典》(美)和《世界著名知识分子词典》”。
大家的谈兴正浓时,门铃叮当响了,鄢立即去开门迎进来三个人。鄢笑哈哈地说:“四川人硬是说不得,我们正在说你呢!”鄢的话音未落,徐静村早已迈步上前握着我的手问候:“黄老师好!”这声音还略带着40年前他读巴蜀中学时,那川南的江安口音,未变,多亲切啊!趁介绍他爱人、孩子时我仔细地端详着他:略瘦的中等个子,身着一套未系领带的麻灰色的旧西装,脚穿一双旧皮鞋,还有那一头已两鬓染霜的短发。这平凡的着装,这平易近人的质朴态度,这亲切真诚的话语,使你一点也觉察不到名人的派头与架势,但他的举止投足却透露出学者的风范。
多么热烈地叙旧谈新啊!我禁不住指着《简介》材料上的数字惊奇地问徐:“近十多年来,你出版的法学著作28部,发表的学术论文百余篇,著述的总字数已逾1000万。而你每天还要忙于校务工作、开会,又出国讲学,哪来的时间著书立说呢?”他苦笑着说:“还不就靠开夜车嘛!”我望着他那发青的瘦削的脸颊心疼地说:“你太辛苦了!”
尽管是春节期间,他匆匆地吃完午饭就告辞,又忙着处理公务去了。
我回到家里认真地读了那份介绍他的《简介》后,深深地感到:我们这位徐静村校友确实是位名实相符的名人。他刻苦钻研、勤奋笔耕的精神自不待言,他之所以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是与他具有创新开拓的精神分不开的。早在1987年,他在总结自己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国内第一部《律师学》专著。学术界评价该书是“开创新学科的开山之作”、“律师业的向导”、“堪称我国全面、系统地研究律师学中大胆的创新。”他倡导法学与其它学科交叉结合,于1990年出版了具有较大影响的我国第一部《侦查辩证法》专著,推动了边缘学科的发展。目前他正从事《刑事诉讼法学教材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和《国家赔偿法初稿程序研究》等两项科研经费为10万美元的福特基金课题的研究。前一项已基本完成,其主要成果《刑事诉讼法学》(上、下册)已于1997年作为司法部“九五”规划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出版。徐静村主张法学专业大学本科生的应用法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和有关书籍,具体规则和诉讼程序可以通过案例讨论进行课堂教学。他主张的这种教学法,已在他专攻的刑事诉讼法学这个学科率先试验,效果良好,初步形成了刑事诉讼理论与务实相结合的新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模式得到了国内外法学专家的肯定,司法部还组织20余所院校、40余名专家来西南政法大学观摩学习,有力地推动了学科的教学改革,在全国高校中有较大影响。
此外,他在法学比较研究领域中,决不盲从于国外理论,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既思想解放,又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体现了务实而科学的态度。例如1998年他发表了《论对美国刑事程序之借鉴》一文,得到我国法学界、司法界的广泛认可。他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可以借鉴美国对权力限制的细腻规定、证据展示制度及听证程序;但不适合移植美国的保释制度、辩诉、交易和大陪审团制。1995年他应邀在台湾大学作《关于审判集中性之比较研究》学术报告以及1989年在香港京港学术交流中心讲授国际商事仲裁,均以独到见解受到好评。
综观上述,徐静村校友堪称我国法学界、教育界的一颗明珠,巴蜀母校以他为荣。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