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西由
1991年5月7日《北京晚报》载:北京市城镇地区的中学生全部穿着了校服,全市百分之八十二点七的中学有了校歌,百分之百的中学有了校训和校规。学校的校容也有了显著的改观,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联系本市四十一中5月16日正式恢复巴蜀中学校名,有感于此,特以教育战线一个退役老兵的身份,提供有关旧巴蜀校训和校歌的史料,籍资参考,推陈出新。
30年代巴蜀学校,由小学扩办初中,1946年秋增办高中,通过校训“公、正、诚、朴”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并提具体校规要求。巴蜀校训,当时针对现实社会环境和一定历史条件所制定。作为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师生共同遵守都成为公平、正直、诚恳、朴实的人。第一届校长周勖成,江苏苏州人,中华职业教育社成员,更是校训的实践者,以身作则,树之风声。每学期举行开学典礼,校长亲自讲解校训,向学生提出具体行为规范,严格要求。新学年的新生入学训练,校训更是必修课程,不惜反复讨论学习,结合年级班次特点,化为各自的行为准则,形成风气。高中带初中,中学带小学,大班带小班,亲如兄弟姐妹,蔚然成风。“公”指大公无私;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服务,毫无私心杂念。“正”指正大光明,言行正派,光明磊落。“诚”指对人对事,真心诚意,力戒虚伪。“朴”指朴实无华,生活简朴,力戒奢逸,贪图享受。
目前我们国家最大的失误,是忽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政治思想教育,缺乏精神文明。因此对青少年学生强调校训,大势所趋,至为必要校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模式,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前恢复学校校训,在旧的基础上注入新内容,当务之急,不能松劲。面对当前改革开放的现实,抵制外来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腐蚀,结合地区特点,制定出针对性的道德规范刻不容缓。
至于校歌,巴蜀学校早在30年代,小学扩为初中,1946年秋增办高中时,校歌一直响彻云霄,弥漫校园。歌词为当代教育家、文学家、民进中央主要负责人之一,当时巴蜀国文兼职教师叶圣陶精心所撰,由音乐教师张祥婉谱曲合作制成。歌词日:
我们的巴蜀学校,竹树茂密,江山环抱,我们的巴蜀学校教养兼施,中小并包。巴蜀是人才的苗圃,这儿的培养功能那么高。大西南正待开发、新中国正在建造。愿在这大事业中贡献最大的辛劳。
巴蜀校歌,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又具浓厚乡土气息,曲调清新,节奏活泼,颇具政治思想的鲜明目标,十分悦耳动听,感人至深。直至60年后的今天,仍有生命力,颇为新旧巴蜀校友所赞赏。本人退休后,旅游足迹所至,无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凡有巴蜀校友,在无论大小规模的公私约会上必唱校歌,手舞足蹈,感情激越,至为豪迈。
作为巴蜀学校历史发展见证人之一,已过八十高龄,特将旧巴蜀的校训、校歌作为史料提供参考借鉴,推陈出新,杨弃糟粕,使之更顺时代历史新潮。值此四十一中恢复巴蜀中学校名之际,愿新旧巴蜀校友,弦歌不绝,与时俱进,勇攀高峰。
作者系 原巴蜀中学教务主任兼教学历史课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