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 学中做"生物模型制作活动

日期:2015-06-03 19:05 点击数:45984 

“做中学,学中做”式的学生实验模型制作活动

——巴蜀中学生物实验操作的新途径探索

(巴蜀网 龚南贵 詹露 季鑫)5月29日,49件学生作品和40余件我校生物标本室模型在巴蜀中学明知行楼前的广场展出,以比赛的形式将巴蜀中学生物模型制作主题活动推向了高潮。中午,学校党委舒义海书记、费春斌副校长、吴国慧副校长、教科处张学忠主任、校团委戴金洪书记和数以千计的本部学师生一起观摩了这场实验模型的盛况。

在展出现场,每件学生作品都由作者向观众宣传推荐,并由观众点赞积分;生物标本室模型由学生志愿者讲解。为了积极向老师和同学们推荐自己的成果,参展选手都是有备而来,不仅给自己的作品配上了丰富的解说词,还准备了小礼品和现场同学互动竞答。标本室模型展示区人群络绎不绝,各个讲解员都细致的为大家普及科学知识。本次活动就是为了通过这样可参与式的活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广大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在学校王国华校长提出的“精教博学”理念下,探索巴蜀中学学生的实验操作新途径。

主题活动由高2017级生物教研组和校微课题《模型教学在高中生物概念传递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组负责人龚南贵和季鑫老师发起并组织,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实习小组参与筹备。在展出现场,处处体现了同学们热情的参与、积极分享、不断反思与提升的可贵品质,涌现了一批高质量的制作成果。


在身边

(图1:碳循环模型)

(图2:巴蜀中学碳循环)

作品《碳循环》为一个浓缩的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各结构之间的循环途径。由之启发,制作团队又研发出了一个“巴蜀中学碳循环”,作者告诉观众说,他们后期还会对巴蜀中学的生态环境提出一个优化方案,如校园里的废物如何有效利用、动植物如何妥善保护等。

                            

敢向未知领域挑战

(图3:减数分裂模型)

作品《减数分裂》的作者说,他们其实还没有学习过相关内容,但是他们对这个生理过程很感兴趣,于是团队从一开始的集体脑补,到后来分头创作,他们在各个环节中各抒己见,统一思想,最终在5天时间里让这件作品从无到有。

 

制作材料很环保

(图4:氧气在肺部的旅程模型)

(图5:噬菌体模型)

展评中很多作品乍一看并不特别美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使用环保材料。作品《氧气在肺部的旅程》运用废旧物品,作者用塑料瓶、包装袋制成毛细血管、肺泡,矿泉水瓶盖制成红细胞,细微之处体现了环保理念常在心中。

 

伟大的“推销员”

(图6:标本学习交流)

(图7:“有丝分裂”模型互动学习现场)

作品制作的好,是成功的表现。让更多的人知晓和了解,则是成功的另一种境界。在本次活动中,学生化身“推销员”,对观众提出的问题应对自如。学生作品中,《有丝分裂》的同学用展板引导观众对各时期的分裂模式图进行排序,《动物细胞》小组准备了趣味问答题目,参与者既学到了知识,又收获了快乐。

                             

细胞也有“情商”

(图7:神经细胞)

这是作品《神经细胞》宣传海报山对神经细胞的解说词,让观众动容。

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懂得复杂的科学知识,但是缺乏人文情怀,那么这样的教育是遗憾的。欣喜的是,在本次大赛中,学生创作的并不是简单的科学作品,而是充满人文的情怀,让细胞也有了“情商”。

 

看不见的战争

(图8:HIV病毒 埃博拉病毒)

生物课堂中学习到的免疫知识以及选修课《生命伦理学》中了解到的人类瘟疫,引发了学生更加关注影响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学生通过对病毒等病原体模型的建构,也进一部认识到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同这些微小生物作斗争,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步人类与瘟疫的斗争史。学生也因此受到感染而更加关爱生命、珍爱生命。

 

附:活动精彩瞬间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