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 谢东挽
2014年10月11日~10月14日,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成都市第七中学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在成都七中成功举行。我有幸作为重庆市唯一一位高中组教师代表参与此次比赛,并荣获赛课全国一等奖。
回想自己参赛过程感慨颇深!真正体会到亚里士多德说过的一句话:“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下面我就参赛课题《摩擦力》(人教版)谈谈一些设计的思想、过程与感悟,与大家交流和分享。同时也借此机会,向给予我鼎力相助、倾心付出的师长和同伴们表示感谢!
一、在传承中创新
当抽到《摩擦力》这个课题时,我们先是一片茫然,因为这堂课着实不好讲,难度很大。
首先要考虑在课堂40分钟内讲哪些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中,摩擦力一节内容涉及到静摩擦、滑动摩擦的方向与大小,还提到了滚动摩擦。这是在平时教学中至少需要2~3节课才能完成的内容!因此如何在40分钟内解决这么多知识点本身就很难。其次,摩擦力是学生在初中学过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还要体现出与初中内容的区别。
内容多,跨度大,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如何在教学内容上推陈出新、打破常规,展现亮点,实在是很考智慧!因为,这个课题已经许多教学大赛和公开课都有很多的关注。
为达到祖述有自,我们在前期准备中查阅了大量国内、国外的网站信息,以及相关的科技电视栏目来寻找灵感,以求让人眼前一亮!
反复思考和研究后,我们确立了一个总体的设计思路,那就是增强学生活动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让体验和感悟贯穿整个课堂。也就是应用我校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委会2013-2016全国重点课题“物理‘333’体验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思想、理念和方法来进行设计和落实。
结果让人非常满意,专家在点评这堂课时,也重重的夸奖了本堂课在学生体验活动上花了大量的功夫,做得相当的漂亮,是一堂难得的十分优秀的课(请点击巴蜀中学官网专家点评视频和赛课实录视频http://www.bashu.cn/BsNew/4388)
好的一堂课,要有个精彩的开头与完美的结尾!
在大海捞针的过程中,最终确定了课堂引入部分以游戏形式进行。
我们设计了让两个学生挑战“拔河拉书”的小游戏,既将一页页交差叠在一起的两本厚书分开。当“大力士”挑战失败后提问:是什么原因让这两本书这么难舍难分?引出课题——摩擦力。
这个小游戏在每次试讲都能很好营造一个比较热烈的气氛,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景。
但在课堂中间过程中,我们始终没有找到很好的突破口能够打破常规。所以,我们在传承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亮点主要集中在创新实验!
现在,很多学校在探究摩擦力大小时,使用了先进的传感器,但其内部复杂构造不能让学生很好的直观地体会其中的原理。
所以,我们自行设计了一个教具,可以通过简单的二力平衡原理,展示摩擦力从静摩擦到滑动摩擦过程大小的变化。
前期,我们把大部分心血都集中在此,希望它能起到一鸣惊人的效果。在此,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欧阳若晗老师,她让我们的想法变成实实在在的仪器!而仪器展示最终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赛后专家点评时,高度赞赏了我们的器材和创造能力!
二、在体验中精彩
如何在40分钟内解决上述所谈的那么多的知识点,成了首先要需解决的问题。
起初试讲时时间总是拖延很久,内容还讲不完。当我们去请教秦德胜老师时,他向我们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拍电视剧和拍电影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同样叙述一个故事,30集电视剧是把什么细节都要交代清楚,这就是我们平时的教学。而电影要求在短短2个小时内也要交代清楚,靠的是突出重点,显示主干,这就是公开课!
所以,整理过后,我们选择了直接提出静摩擦、滑动摩擦力概念、弱化两类摩擦力方向、通过学生实验探究,重点突出两类摩擦力大小的处理方法。
在“摩擦力方向”的处理上,我们遇到了很大困难!
这是本课题的一个难点。要想讲清楚需花费许多时间,而弱化处理又需节省时间。如何在5分钟之内得出方向的特点呢?
通常,通过恰当举例和有针对性的提问,画图等手画来突破,可是,这就会出现匆忙中学生搞不清楚方向的规律而蒙混过关,更有将规律直接“塞”给学生之嫌。
教科院周智良老师,不辞辛苦,连夜赶来指导。他建议,能不能再优化一下器材,充分用好你们已有的斜面实验。
这让我们茅舍顿开,柳暗花明。
我们选择了最简单的实验——分析斜面上滑块受静、滑摩擦力的方向,通过斜面和滑块一起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让学生直接观察和体验到“运动”与“相对运动”的区别。突破难点,轻松又精采。
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上。从器材选取到问题设置都下了许多功夫。
为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增强学生活动体验,我们设计了在学生完成探究摩擦大小的操作后,让同学间推荐两名代表上台来展示探究过程的环节,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
台上的同学在展示过程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要发挥台下同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挑刺儿”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学生争相恐后的发言改进,也督促台上同学规范操作!
这时,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有的同学提出了改进测滑动摩擦力的方法:不去拉动滑块,而是保持滑块不动,拉动木板去测量滑动摩擦力。
这一方法很好的解决了大家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无法保证匀速拉动滑块的困惑。台上台下的同学都现身说法。这不是老师的硬性灌输,而是同学们在活动体验中,情不自禁的交流和自主感悟。课堂反响深刻,十分精采!
再通过学生在学案上作出变化的图像,让学生再次直观的体验和感悟到滑动摩擦与压力成正比的定量关系,并自然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
并且,这又在动摩擦因数μ的处理上,埋下了一个重要的伏笔。先让同学们计算两组相同压力不同滑动摩擦下的μ值,提问为什么μ值不同引发思考。再让这两组同学展示各自的滑块,举起来让同学们观察有什么不同,学生深深地体验并感悟到μ与粗糙程度有关!
三、在挫折中成长
参赛前的夜晚,我们发现我们的自制仪器出现了一个严重问题——无法显示从静到动的突变过程了。
我的指导老师欧阳若晗老师经过一夜的修理改进,终于在当天凌晨5点让仪器正常了!
我去查看时她并没有让我再操作一遍,怕操作失败影响当天上午讲课的信心。
我怀着一份忐忑走回自己的房间,立即重新规划了后面的课程结构,预防万一在现场操作失败该如何补救。
课堂上,在展示自制仪器之前,我也向学生交代了仪器因为搬运途中出现的问题。
为了解决故障我们奋战了一夜。并且现场念了欧阳老师在凌晨5点多发给我的短信:
“虽然几乎一夜没睡,但此刻我的心情快乐无比,因为此前的疑惑、纠结、痛苦已经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除了成功的喜悦还有对科学的敬畏!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小小的摩擦力竟然有那么多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地方,更深刻地体会到科学理论和操作技术有着既遥不可及却又近在咫尺的奇妙距离! ”。
念信息的时候我回想到整个仪器制作过程的艰辛与挫败,难以抑制自己激动的情绪几度哽咽,学生与现场在座观摩老师也响起了激动的掌声!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科学探索中即便遇到重重险阻,却依然要努力不懈的进取!
这也是这次赛课教给了我和我的学生们最本质的精神!
在我操作前,学生再次给了我鼓励的掌声,大家一起期待见证奇迹的时刻!
最后,演示结果虽不是很理想,但图像的大体模样已显示出来。
为了满足同学们的需要,我又补放了课前操作成功的视频。迎得了更为热烈的喝彩!
趁此,我饱含激动引导学生深有感触道:任何一个看似小小规律的得出,都要经历千百次失败,才有可能偶遇一次成功!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在快乐中升华
学生除了学到摩擦力知识外,还要掌握些什么呢?就是技能与情感的升华!物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最终要回到生活中去!我们还专门制作了一组诙谐搞笑的动画视频,展示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
既有减小摩擦的方法,如往机器里倒入润滑油,让火车变成磁悬浮离开铁轨。又对比了没有摩擦的世界,老师在黑板上无法写字,你的笔也在纸上留不下任何痕迹,甚至连笔都拿不起来。而且如果你的肠子也光滑到没有摩擦,那么你也只是个食物通道而已!最后影片以人类钻木去火结尾。
在学生哈哈一笑的同时也引发了他们的思考。人类通过摩擦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技能,从而改变了时代的进程,可以说没有摩擦就没有全人类!借此也希望同学们秉承这种不断探索的精神,去发现更多摩擦力的奥秘,成为未来改变生活,改变世界的摩擦力专家!
五、在团队中凝结力量
这次赛课,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集体智慧的力量,是团队的成功!
当我站在讲台上,真的感觉自己背后像一张拼图,是每一位同仁智慧的结晶,才促成了今天在站台上的我!
在这里,我要真诚地感谢重庆市教科院中教所副所长周智良老师,在百忙之中亲临指导!
感谢中国物理教学专委会学术委员、九龙坡区物理教研员、研究员马建国老师,在参赛过程中的全力支持和帮助!
感谢重庆巴蜀中学张勇书记为实验器材的改进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感谢巴蜀中学物理教研室“333”课改理念的引领者秦德胜老师、郭昭全老师、欧阳若晗老师、钱泽仪老师、赵明老师、张小江老师、郭显福老师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