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杨静) 为了响应学校课程改革提出的提升巴蜀教学质量的号召,也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国际性人才,让国际部的学生能更好的与世界接轨,2013年12月3日上午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展开了一次深刻的课堂教学新思路研讨活动,杨宁宇老师、邓晋老师和杨斯涵老师结合国外教学的精髓和国内学生的特点,分享并展示了她们对自己课堂教学的一些新想法和新思路。
杨宁宇老师展示的这堂双语高中物理课结合了物理“333”体验式课堂的理念,希望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杨老师提到,“牛顿第一定律”是学生们在初中就学习过的知识,进入高中对这一定律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对这一定律本身的认识更深,但这一节完全可以是“不讲”的内容。所谓“不讲”,即老师不用在课堂占用大量的时间讲解,而完全可以在老师的点拨下,让学生们自己结合课本,通过自学来学习和深入。杨老师通过“学案”的形式将“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背景和这一定律更深刻的理解点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结合课本填写学案的内容。上课时,先给学生5分钟时间,结合课本和自己通过预习填写的学案,进行全班自由讨论,把自己本来在学案上没有弄懂的地方尽量弄懂,然后就学生们的易错点,比如“对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的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惯性定律、力的区别”等方面设计成7道不定项选择题,让学生们课上一起思考探讨。尽管学生们自己觉得把“牛顿第一定律”已经搞懂了,但在讨论时还是会犯错。此时,老师再予以纠正,适当地给学生做讲解。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多地、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邓晋老师展示了国际教育研究中心新课程体系中的一堂词汇课。为了在保持学生对英语的新鲜感同时,尽可能的扩大学生词汇量,为国外高中课程及国外大学预科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生动活泼的词汇课型显得尤为重要。邓晋老师在词汇展示课上为学生介绍了Compound(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并用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合成词的合成方式,并鼓励学生自我归类和自我合成。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达成语言精准性的主要途径,只有踏着错误铺成的道路学生才能一步一步将语言知识变成自己的言语技能。邓老师在导入环节用Scrambled words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接着引入compound的现象,用学生较为熟悉的合成词为例,采用归纳法让学生自己进入了词汇研究的状态,再发给学生预先精心设计好的crosswords,让学生探索的热情瞬间高涨,沉浸在寻“宝”乐趣中。核对完这项活动的compound后,邓老师顺势让学生进行了小组PK赛,每组学生齐心合力,踊跃的到白板上去为自己的组增添一份荣耀,结果有输有赢,但那并不是最重要的,大家享受了学习词汇的乐趣、感受了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
杨斯涵老师展示的是国际教育课程中极具挑战、对学生尤为重要的阅读课。为了让学生摆脱一字一句阅读的初级阅读习惯,提高学生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杨老师精心设计了这堂话题为Health的阅读课。在课前,杨老师先引导学生进行brainstorming,讨论让人长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以此让学生心里埋下了关于健康的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先从全貌上观察文章的构成,分析文本特征,再用skimming & scanning引导学生进行细节的提取。杨老师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一个全班学生互动的活动,用mind map让学生合作进行文章的脉络分析和细节提取,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通读了全篇后,杨老师趁热打铁,提出了一系列深入讨论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思考讨论。准备了几分钟之后,杨老师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话题的观点,学生出乎意料的呈现出激烈的自我辩论的氛围,让在场听课的老师们脸上露出了惊呀的表情。学生的这份热情一直持续到了下课。杨老师这堂课给学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阅读并不是为了弄明白文本的一字一句,而是为了从文本中提取出需要的信息,并能对信息进行思辨的理解和运用。
为了提高国际班学生的英语言语技能,为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国际教育研究中心的全体老师会继续在这条荆棘路上探索,并随时与大家分享。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