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 务实 有序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推进策略初探
综合实践活动,在本轮高中新课程体系中,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共计23个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三部分内容。
从价值取向来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增进对社会的了解理解,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则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形式,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课题(专项)研究,激发学生探究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藉此,人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本轮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乃至亮点来看待和实施,是非常必要和恰当的。可是,如此重要、必要的一门课程,却因国家只有纲要解读和大致内容说明,无教材资源、无成型师资,而难以有效实施。于是,作为课改实施的最基层单位——学校,就必须认真、全面考量,大胆、务实组织实施,才能保证此课程推进的正确、高效。
笔者自2001年开始接触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也有过研究和实践。自2010年重庆实施高中新课程实验至今,结合学校实际,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要求、活动特性和培养目标,逐步探索出“全面、务实、有序”的实施策略。
一、 坚持“全面”策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推进的长效性
基于现有条件的综合实践活动推进,首先要解决的是师资问题。谁来教或谁来指导此课程?我们的想法和做法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每一位社会成年人,均可和均有义务。于是我们对全体教职工、全体家长及社会人士,通过培训会、理论文本学习等方式,进行了培训和提出了工作引领及建议。
第二个问题是,教些什么或开展哪些活动内容?我们根据国家要求,对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三大类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对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我们还要求学生尽量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三个维度开展研究。要求每一位学生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位学生对三大类内容必须全面学习、体验、完成。
项目 内容1 内容2 内容3
社会
实践 军训 制定《家庭健身(周)
计划》并组织实施 参观/生产劳动/体验式
学习/社团活动等
社区服务 参加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的社区建设等内容
研究性
学习 (师生)研究性学习理论学习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 人与自我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评价。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是专家式,是群众性?为了让学生增进体验、反思、合作,我们采用“个体-小组-班级-校级(社会)”四个层面的学生自主式、全员参与式评价。
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在学分申报表中,有学生的自我感悟式总结和评价,有接受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的单位及社区领导的积极、肯定的评价和建议。
对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评价包括学生个体的自我发展性评价,课题小组内学生的过程参与性互评,班级内课题组间的答辩式评价,班级优秀课题在校级的展示性评价。
二、 坚持“务实”策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推进的有效性
第一务实,是活动人员的落实。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实行导师指导下的组长负责制:要求指导教师落实,课题组组长落实,课题组成员(原则上本班内,5-7人,不超过10人)落实。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并上报学校备案。
第二务实,是研究时间、内容的落实。我们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内容丰富、活动社区化,课外活动多、时间灵活且较长等课程特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课外时间如周末和时间较长的寒暑假,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当然,为了活动的科学有效,尤其是为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科学性,我们会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随机征用课堂时间,或1课时或一下午,对学生进行诸如“如何选题”“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如何开展活动”“如何进行结题准备和展示课题成果”等内容的方法指导,以及开展课题结题、展示、评比活动。
项目 内容1 内容2 内容3
社会
实践 军训 制定《家庭健身(周)
计划》并组织实施 参观/生产劳动/体验式学习/社团活动等
高一开学第一周 高一寒假体育作业 高一暑期生活
社区
服务 参加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的社区建设等内容
高一、高二,寒假、暑期生活
研究
性学
习 (师生)研究性学习理论学习 (高一上,前半期)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 人与自我
高一上(后半期、含寒假) / 高一下(前半期) 高二上(含寒假) / 高二下(前半期) 高二下(后半期、含暑期)
第三务实,是研究过程的落实。为了指导学生的研究过程,为了资料的收集整理,除课内方法指导,课题导师全程引领外,我们还编辑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记录》文本,通过填写文本,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也便于学校检查学生究竟做没有,做得如何。文本内容包括:
课题组基本信息(课题类别、课题名称、课题组长、课题成员、指导教师等 );
选题过程概述(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小组讨论,从选题的过程中,明白课题的意义和研究的可行性等);
课题开题报告(初稿/定稿);
研究过程活动记录(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目标、活动过程、成果等);
研究过程概述(总结、反思研究过程);
课题结题报告(含课题组成员个人小结);
学生自评互评学分认定表(指导教师签字认可,学校方认定学分);
班级结题评审表(含书面材料、现场展示、答辩等)。
三、 坚持“有序”策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推进的高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内容多,需要的时间也长,学校只有将活动内容、课内外时间、校内外空间和学校、家庭、社会多方人员,进行“有序”整合,才能保证活动的高效推进。
时间有序,不只体现在各类活动在哪个阶段实施,还体现在每项具体活动,尤其是耗时较长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推进有时间表,师生都先知,方便工作之初,师生就能做好整体、有序、科学、合理的规划。
如,研究性学习课题I活动时间表
时间 主要内容 活动方式 检查方式 责任人
高一(上)前半期 研究性学习入门 自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 查看读书笔记 班主任
高一(上)第13周 研究性学习理论学习 书面测试 开卷测试 班主任
高一(上)第14-15周 研究性学习选题 小组合作
教师指导 检查选题概述
开题报告 班主任
指导教师
高一(上)第16-17周 撰写研究性学习
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
教师指导 检查开题报告
(初稿) 指导教师年级组
高一(上)第18周 组织开题论证
讨论研究工作 小组合作
教师指导 检查开题报告
(定稿) 指导教师年级组
高一(上)第19周
至高一(下)第3周
(寒假) 组织开展课题研究 小组合作
教师指导 检查研究进展
及资料收集情况 指导教师年级组
高一(下) 第6周 开展课题结题准备工作、撰写结题报告等 小组合作
教师指导 检查进展情况
和结题报告 指导教师年级组
高一(下) 第9周 组织召开结题会
完成学生互评
完成学分认定 小组合作
教师指导 检查结题报告
及结题会 指导教师年级组
学校
内容有序,体现在内容全且多但不显杂乱,而有层进式推进态势,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纵向、横向发展,有计划、螺旋式提升。如社会实践活动,由军训、制定《家庭健身(周)计划》并组织实施、担任营业员/卖报纸/义务交通指挥员等体验式劳动三项组成,不但内容多元,而且是由自我实践活动,向家庭实践活动,再向大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向在推进。如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只内容涉及三个维度,而且不同年级建议开展不同内容活动:高一时,先开展“人与社会”研究,更多是调查访谈,更多是了解现在社会和历史渊源,学生易于开展研究,形成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与策略;高二时,结合学校和国家开展科技创新大赛,指导学生开展“人与自然”研究,既符合高二学生多学一年理科、科技素养比高一学生高一些,研究时间比高三学生多一些,创新活动易于开展等学龄段特征,又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且容易有成果,可谓一举几得;在高三时,学生对大学有憧憬,对未来有思考,此时通过教师、家长和专家(含文本)指导,让学生开展“人与自我”研究,全面、客观认识自我,侧重“制定人生规划”,让学生在理想指引下,既学会规划“大”人生,又通过制定高三分时段的目标、措施,能“分步”走好高三年级的每一个时间段,为高三结束时高考取得满意成绩奠定基础,何乐而不为呢?
评价有序,其最高境界是评价的看似无序而多元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我们在学分申报表内,要求接受实践和服务的单位要有书面评价,并签名、盖章、留下联系电话。单位的评价可以自主(甚至可以作假),但我们在表中写了一段话,“感谢各位社会人士对教育的支持。除希望悉心指导我们的学生(祖国的未来)开展实践和服务工作外,还希望在工作结束后,能全面、诚信地对学生做出评价。您的评价很重要,不只关乎学生的学分认定、未来发展,更关乎社会诚信!”我不敢说,因为这段话,让所有的评价都是真实的,但至少有20%的学生,没有能够按时交回有单位评价的学分申报表,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单位评价有较大的诚信度。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校级展示活动,更是实施“全员参与、自我感觉式”的一人一票推荐制,学生的多元,决定标准的多元,如有人关注课题研究的意义,有人关注课题研究的成果,有人可能只是喜欢甚至受了某课题展示形式的“诱惑”而感动,但我们不担心评价的公平性。因为,我们认为,只有多元标准均认可的,才能算是优秀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才可以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学生多元素质的综合实践活动。不知此论调荒唐否?
有专家曾经说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将影响中国基础教育至少五十年。笔者由此认为,新课改的理念无疑是先进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何时成功,五十年后,看我们培养的一代二代三代学生的成长吧!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改的亮点,必将在培养未来社会主流人群的核心素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开动脑经,大胆探索,务求实效,为推进此项工作的“长效、有效、高效”发展努力奋斗!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