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
一、办学理念
二、工作方针和战略主题
(一)工作方针
(二)战略主题
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
一、学生发展
(一)学生发展的目标
(二)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三)坚持特色,促进学生发展
二、教师队伍建设
(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加强师德建设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和幸福指数
三、学校课程建设
(一)高度重视学校课程建设
(二)构建彰显学校特色的“131”课程体系
(三)建立课程建设的组织保障机制
四、德育建设
(一)扎实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二)贯彻“善•雅•志”育人理念,构建校本德育主题系列
(三)增强全员育人,开创全方位德育格局
五、教育科研
(一)加大教育科研的力度
(二)创建“教师工作室”制度,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六、校园文化建设
(一)培育富有巴蜀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加强巴蜀特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
七、国际化教育
八、学校扩张
第三部分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一)完善教育工作领导机制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三)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二、制度保障
(一)树立“责任立己,制度立校”理念
(二)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三)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
三、物质保障
序言
随着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改革创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学校新的课程体系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正在赋予新时期学校新的发展内涵。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及教育形势需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彰显办学特色,凝聚师生共识,创建品牌学校,走规范发展之路,走内涵发展之路,走科学发展之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重庆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
一、办学理念
核心理念:学校继续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三本”教育理念,即“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注重人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育以人为本”,意味着教育要以育人为己任,当前教育改革与创新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校长以教师为本”,就是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建构以教师为本的管理体系,满足教师需要、激发教师活力,使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教师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学生成长的规律和成才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育人理念:学校将把从“三本理念”中提炼延伸出的“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作为今后践行的育人理念。善,是友善、和善、亲善,乃立人之根本;雅,是优雅、高雅、儒雅,乃处世之风骨;志,是志气、志向、志趣,乃发展之魂魄。学生具备有这三种人格元素,就能成为立志报国、振兴民族大业的英才。
管理理念:未来十年的发展学校将秉承“责任立己,制度立校”的管理理念,一方面不断强化每一个教师的责任意识,同时学校要致力打造积极有效的制度文化,从制度层面上落实各项工作,保证学校工作的执行力,使学校管理在制度的引领下走上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工作方针和战略主题
(一)工作方针
发展优先:发展是学校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又迎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学校要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根本,谋求素质教育的新突破。
育人为本: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解决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发展,重眼前、轻长远的问题。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规模发展转向质量发展、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式发展、从同质发展转向特色发展的关键期。要以攻坚克难的勇气、改革创新的思路,努力从工作机制、管理体制、学校建设、配套措施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探索创新,以改革的新实践、新成果,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对我们办学的新要求和广大师生的新期盼。
彰显特色:彰显办学特色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从我校实际出发,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挖掘鲜明个性,独树一帜,建立成效显著的运行机制、办学风格和教育教学模式。在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资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特色,大力提升我校的办学品牌、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提升质量:把提升质量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学校内涵式发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二)战略主题
坚持德育为先:学校德育工作抓得好坏,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有着光荣的德育传统,新形势下我校将构建更有效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加强对德育工作实施情况的监管力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
坚持规范办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要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推行“阳光招生”工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合理安排学生的早晚作息时间、学习锻炼时间、走读生在校时间和各学科作业量。强化教师岗位职责,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教师从教行为专项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评优评先、晋级晋升、聘任聘用的重要依据。
三、战略目标
把巴蜀中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学,为民族、为国家未来培养更多的“善雅志”的精英人才。一流将体现在九个方面,即一流的理念特色,一流的办学质量,一流的校园文化,一流的课程体系,一流的制度文化,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巴蜀形象,一流的发展战略,一流的国际影响。
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
一、学生发展
(一)学生发展的目标
巴蜀中学继续坚持培养具有五种素质的人的教育目标,即培养具有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的“龙的传人”,培养具有健康身心、健全人格的文明人,培养脚踏实地、勤奋实干的务实的人,培养勇于创新、善于学习的智慧的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目光远大的开放的人。
(二)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高尚师德为引领,以先进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为抓手,按照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因材施教,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高,品德得到升华。同时,我们将关注学生幸福生活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创设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和人本化的育人模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生活的愉悦,享受和谐校园的幸福。
(三)坚持特色,促进学生发展
挖掘潜能,张扬个性。发现、挖掘学生潜能,注重学生人格塑造和情商开发,张扬人的个性的教育,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生命焕发活力,促进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突出科技创新特色。我校学生学习基础良好,学生聪明好学,我校将继续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机器人、科技创新竞赛为载体,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创新的素质,为学生成为民族、国家精英奠基。
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爱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以帮助学生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自己的幸福人生奠基。
二、教师队伍建设
(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校长以教师为本。要充分重视教师的发展,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加强师德建设
爱心和尊重是师德的灵魂,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定期开展师德培训、教育讲座,组织开展学生和家长的评教活动,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从而促进教师师德水平的有效提高。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促使教师队伍转型。学校要坚持教师队伍优先发展战略,以提升教师育德能力、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名师工程”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促使教师从“职业型”转为“事业型”,从“灌输型”转为“指导型”,从“单一型”转为“复合型”,从“经验型”转为“科研型”,从“工匠型”转型为“专家型”。
培养教师,尤其是培养青年教师成才。树立研究意识,让教师成为学习、教学、研究的主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及自我价值的有效实现。抓好学校的教研室建设,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力争未来五年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重视培养骨干教师,打造名师。制定并实施《巴蜀中学名师激励机制和名师职责》,发挥名师的榜样示范、工作引领作用,激发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激情,同时,学校将创建和完善教师工作室机制,激励我校教师投身教育教学科研的热情,为高层次教师的成长发展搭建平台,争取在五年内学校拥有至少一个有影响力的“重庆市名师工作室”。
完善教师发展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落实《巴蜀中学教师节表彰方案》等奖励细则,构建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教师评价机制,形成开放的、多元化的教师评价机制,鼓励教师不断学习,从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积极主动地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
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大力表彰和宣传创新型教师的先进事迹。
(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和幸福指数
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关注教师的家庭、生活,提高教师的职业自豪感,使优秀教师乐于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群体的地位、待遇,赋予教师自由、尊严、权利,使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寻找到自己的职业尊严感,实现自身价值。用实际行动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三、学校课程建设
(一)高度重视学校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教育创新的攻坚堡垒,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主渠道。我校将致力于从学生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智能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多个领域的校本课程。此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将实现三个目标:学校办学出特色,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个性化成长。
(二)构建彰显学校特色的“131”课程体系
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努力做到规范实施国家课程、创新实施校本课程,围绕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生存智慧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为此,学校已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专门成立了课程改革处,专门负责指导、引领学校的新课程的改革指导与推进。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结合巴蜀中学校训、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近80年的办学成效,结合学校的师资条件、生源结构和学生未来的人生规划,结合巴蜀中学所处地域特征,适应社会与时代发展潮流,构建“131人文校本课程体系”。“1”,一门校本必修课程,所有学生必选,体现学校“德育为先、人文至上”的办学特色;“3”,三门校本限定性选修课程,所有学生从“人文”“科学”“艺术”三类课程中各自任选一门课程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即一门校本自主选修课程,所有学生从学校开出的近100门自主选修课程中任选一门学习,保障学生个性化成长。学校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内正式出版一批校本教材。
(三)建立课程建设的组织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学校课程管理网络。由校长担任课程管理第一责任人,由课改处牵头,教科、教务、学生处等部门通力合作,协助实施。
强化学校课程管理职能。学校课程管理,要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权利主体的权责分配权限内,肩负起提升本校整体课程能力的重任。
规范学校课程教学管理。学校组建、管理课程教学班,建立导师负责制,对课程的各项工作全程指导,全面负责。
深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今后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实现“三变”“五多”,即变教学方法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变教师单纯知识传授为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堂上多让学生思考,多让学生质疑,多让学生感悟,多让学生动手,多让学生总结。
建立学校课程激励机制。学校鼓励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和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实施,除结合学校实际予以一定的课时津贴外,学校每年将定期组织课程专家对教师开发实施的学校课程予以评审,授予“精品课程”称号,在“十二五”期间争取建成20门左右的“精品课程”,并出版相应的校本教材。
四、德育建设
(一)扎实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继续抓好学生养成教育。营造氛围,净化环境,创设养成教育的良好育人情境。建立监督、检查、激励、考核的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常规管理的“达标”活动。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锻造德育工作队伍,发扬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推进班主任年会常态化,搭建班主任交流沟通平台,积极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其他专项培训活动,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教育能力和管理艺术。切实提高班主任待遇,减轻班主任负担,让广大教师乐于从事班主任工作。
继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学校应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帮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关注生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素养教育。
(二)贯彻“善•雅•志”德育主线,构建校本德育主题系列
全面贯彻“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育人理念。以文化建设为基础,让善雅志教育生根;以德育目标为抓手,让善雅志教育发芽;以课程资源为重点,让善雅志教育繁茂;以品牌活动为依托,让善雅志教育开花;以特色表彰为激励,让善雅志教育结果。
以“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为德育主线,创新德育模式。开发符合我校实际和各年级学生特点的德育工作校本课程,努力形成德育校本课程体系,分年级实施,建构校本德育课程的序列;开展具有各年级特点和学校特色的德育常规活动及社团活动,打造巴蜀中学德育特色。初一年级:重点抓“善”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善心、善言和善行。初二年级:重点抓“雅”的教育,让学生知雅、练雅、行雅。初三年级:重点抓“志”的教育,给学生的灵魂铺上理想主义的底色,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提供精神的原动力。高一年级:重点抓“善”的教育,让学生懂得播善、修善、扬善。高二年级:重点抓“雅”的教育,倡导学生学雅、习雅、扬雅。高三年级:重点抓“志”的教育,用理想教育和励志教育给学生的心灵插上飞翔的翅膀,为学生“赢在高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十二五”期间,我校将成立“善雅志工作室”,开发“善雅志”系列德育校本教材。
(三)增强全员育人,开创全方位德育格局
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明确德育工作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加强学科德育功能,激发全体教师参与学生德育工作,促进班主任、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每个科任老师承担学生的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家长在德育中的作用,建立彼此信任的德育伙伴关系,促成家庭、社区与学校的联动,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氛围。
五、教育科研
(一)加大教育科研的力度
加强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开展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的教育科研。加强各学科领域的教育科研。重视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加大和完善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二)创建“教师工作室”制度,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创建巴蜀“教师工作室”制度,为研究型教师成长搭建舞台。发挥名师激励机制和巴蜀教师工作室对教育科研的促进作用,且在培训经费、资源使用、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高素质科研骨干队伍的培养,采取措施积极扶持教师从事教育科研。
加强科研培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注重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根据学校教育实际有效地转化和推广教育科研成果,使有价值的教育科研成果能够充分得到利用,发挥其效益,促使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和跨越式发展。
六、校园文化建设
(一)培育富有巴蜀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定的文化积淀。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校园文化,将巴蜀中学的办学理念、教育目标、学校传统、校容校貌及学风校风积累沉淀为文化“气场”,以吸引、凝聚、鼓舞、感召教职工和学生,在师生中形成“向心力”。让富有巴蜀特色的校园文化成为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成为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将成为未来十年巴蜀教育品牌和教育内涵的重要方面。
(二)加强巴蜀特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
环境文化要有感染力。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导向功能,让学校成为“文化风景,育人殿堂”,我校将在“十二五”期间内完成老校区改造,校园的设计构思、布局造型要整体考虑,统筹兼顾,适度超前,要能传达出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内涵,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体现出学校文化的个性,彰显学校的精神。
课程文化要有教育力。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结合校训、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等,构建“131人文校本课程体系”,开设具有巴蜀特色的校本课程,以彰显教育功能和办学特色。通过教师实践课程,力求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得到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
活动文化要体现办学特色。开展学生科技活动周、学生社团活动周、学生艺术节、生命教育周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人生素养,打好学生的人生底色。组织好学生社团,让学生广泛参与,快乐地成长。开展巴蜀讲坛等各种讲座、学术论坛,使之成为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
教师文化要有文化底蕴。倡导教师多读书,多思考,多研究,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和文化修养,构建学习共同体,营造学习研究氛围。让教师群体浸润文化因子,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教学艺术上的造诣,提升教师群体的文化底蕴。
管理文化要富于人文精神。打造管理文化,让管理凸显人文精神,将“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彰显学校文化的价值理念。
七、国际化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坚持“三本”办学理念以及“善雅志”的育人标准,确立实施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大力开掘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走向世界,世界走进巴蜀而奠基。
继续深入开展教师交流活动。通过各种项目选派优秀赴海外友好学校、机构进行学习、进修和教学,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以及教育理念,为巴蜀的课堂内容充添更丰富、更多元化的内容,使学生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推进孔子课堂建设。作为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学校通过建立孔子课堂,积极推广海外汉语教学。国际部2005年开始与英国苏格兰圣乔治女子中学建立联系,合力开办孔子课堂。2011年,巴蜀中学与美国纽约州OHM BOCES合力开办第二所孔子课堂,向当地学生、居民传播中国文化之美。目前国际部已经建立了完善规范的孔子课堂管理体系,今后此项工作将成为巴蜀国际部的重要抓手。
开办国际班及AP项目。加强和完善国际班的建设,办好美国班、欧洲班和新加坡班,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中华灵魂、世界眼光、现代观念的世界文明人。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内按照国家有关法规,与社会资源整合,建成巴蜀国际学校。
八、学校扩张
继续参与办好重庆鲁能巴蜀中学、渝东巴蜀中学,并适时在重庆市边远地区与社会资金整合新建一所中学,扩张巴蜀中学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欠发展的地方布点,是我校担负作为重点中学的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的一项举措,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巴蜀中学的优质资源。
第三部分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一)完善教育工作领导机制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干部选拔任用要坚持五个原则。即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依法办事原则。
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
加大对干部的监督力度。对学校干部每年进行一次民主测评。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把学校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健全各级党的组织。加强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
(三)切实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重视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二、制度保障
(一)树立“责任立己,制度立校”理念
树立“责任立己,制度立校”的管理理念,完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提高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促进学校规范化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二)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组建“现代中学人文制度研究课题组”,以三本理念为基础,在充分征求全校教职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建立和完善学校人文制度,校内编辑出版《尺正明道——巴蜀中学规章制度汇编》。
学校要建立有效的教育事务处理机制,完善符合法律法规和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管理制度,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坚持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师生提高法律素质,增强公民意识。完善教师和学生的申诉制度,建立健全教育救济制度,保障师生合法权益。依法管理国有资产和学校法人财产。
(三)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
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系。进一步落实年级目标责任制,加强和完善目标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发挥学校管理优势,努力形成以人为本、规范有序、高效民主的管理特色。
坚持教代会和工会制度,实施民主化管理。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完善监督机制。
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三、物质保障
学校要要积极争取政府投入,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完成规划中的目标任务。
《重庆市巴蜀中学十二五教育规划》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2011年8月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