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作为重庆市首届中小学课程育德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我校教师王若语参加了由重庆市教委、重庆市教育科学院德育研究中心在重庆市佳宇英皇酒店举办的“2011年中小学课程育德论坛”,并以论文“以人为本,育人于心”入选成为全市四个中小学教师代表之一进行主题演讲,演讲围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的育人作用”主题,以巴蜀中学“善、雅、志”的德育理念为主线,全方位、多角度地从培育课堂文化生态,英语、主题班会、综合实践课三种不同课型的育德思路,及新课改对课程育德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案例鲜活地阐述,充分展现了我校在德育建设和发展中所取得的卓越成效和巴蜀中学的教师风采,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并得到市相关专家的充分肯定!
以人为本,育人于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育人作用的发挥
重庆巴蜀中学 王若语
我是一名来自巴蜀中学的初中英语教师,且有着八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先后在市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市课程育德主题班会竞赛中获一等奖;最近,我又展开了对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探究,并相继获得全国和市级赛课一等奖。在体验了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后,可以说,这些探寻和收获给我最多的感悟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出的育人作用,我愿在此与大家共享!
感悟一:吐故纳新,培育“生态”
这里的“生态”指的是“教学文化”的“生态”。《学记》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如何做到“善教”,使“人继其志”呢?其核心就是有效的课堂教学。但在应试的压力下,有的课堂俨然让机械的知识成为课堂的主角,而师生则退到了幕后,结果使很多孩子沦为知识的附庸,考试的“机器”,课程育德无地生根。“吐故纳新”——我的做法就是摈弃这些过时落伍的观念,全面贯彻我校“善、雅、志”育人理念:善为根:以友善、和善、亲善为立人之根本;雅为骨:让优雅、高雅、儒雅为处世之风骨;志为魂:当志气、志向、志趣为发展之魂魄,身正为范地践行到每个教育细节中。当课堂充满了人文的关怀后,温情脉脉,笑逐颜开,思维碰撞,真情互动,学生在这样愉悦的意境之下,不光得到的是知识的滋养和文化的熏陶,更有性情的陶冶和德行的提升,这,也应然发挥了学科教学的多重功能,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课程育德显而易见。同时,课堂也无疑成为师生美好的生活体验,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感悟二:整合资源,与时俱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提出:教师专业素养的成熟标志就是形成教育智慧,需要具备与时代相通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因此,课程育德呼唤我们结合学科特色整合资源,与时俱进,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常教常新,生意盎然。记得我在给学生讲解英语单词“love”时,就巧妙地把构成单词的四个字母拆分解读为"l-listen 聆听, o—obligate感恩,v—value尊重,e—excuse宽恕”让他们从中去体会真爱的内涵,提升对爱的认知;去年,我在设计“感恩”教育这一主题班会时,植入了极具时代感的元素——世博会,让学生自创情景剧饰演吉祥物“海宝”和会徽,以对话的形式表述其内涵。让我欣喜的是,他们不光深刻理解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还创造性地把“Better city,better life!”“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上升到"Better love,better life!"爱,让生活更美好!”的课堂主题!我想,正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些内蕴丰厚,文质兼美的学科内容和课外知识的有机融合,才使得课程育德真正做到了入脑入心,知行合一!
感悟三:自主建构,优化课堂
高品质的教育就是要促使所有学生的成功——造就“自主发展”的人。其实施关键就在于推行课程改革,提高课堂的效能。依托近期亲身对课改的新兴学科——综合实践进行的探究,我收获良多:综合实践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指导学生制作调查问卷的活动中,聚焦社会热门事件——佛山女童小悦悦遭汽车两度碾压逃逸,七分钟内十八路人冷眼漠视,见死不救的人间惨剧为课题,要求他们制作调查问卷“危急时刻,你会见义勇为吗?”开始制作问卷之前,观点对立的两方同学态度泾渭分明,各执一词。而当他们动手开始设计问卷问题,包括基本问题“被调查者的年龄、身份、性别”等,核心问题:“你会不会见义勇为?会的方式?不会的理由?最后是当你遭遇不测,你希望别人见义勇为吗?”,完成问卷调查后,出现了戏剧性的结果:参与制作问卷的同学都无一例外地表示会见义勇为,因为这是全人类呼唤的义举!大家不难看出,随着对此课题的深入探究,孩子们已经开始辩证理性地看待问题,在此过程中,不但他们的综合评判能力得到大大增强,无形之中更达到了课程育德的效果,可谓形神兼备,润物无声!课程改革的要义就是“以人为本”,用多元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对于知识关注的背后,深层意蕴是对于教育活动中人的主体性的唤醒和释放,无论于师还是于生,其实质都是人性的张扬,它为我们践行课程育德提供了沃土,更成为学生融入社会的通途!
感悟四:赏识激励,发展评价
都说“好娃娃是夸出来的!”赏识教育对于学生自信的增强,潜能的挖掘和人格的塑造有着巨大的推动力。“育人于心”,能点滴闪现人性的光芒:课堂上,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会心的微笑,一句激励的话语或一个有力的手势,都能点亮学生的内心世界,发挥出育人的积极效应。此外,在学科教学中遵循发展性评价的全面、多元与持续性的原则,也能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能效。把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我采取的做法之一就是把某生一段时间内的良好表现用一句给力的英语格言来概括,并赠与他予以评价激励。其中有的格言就来自闻名于世的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的训言,比如:肯定进步的——No pains,no gains.“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赞赏学习效率高的———Study hard as a dog and play like a gentleman.“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这是在这种长期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自我觉醒意识被激发,初2011级17班的同学在“中考百日誓师会”,他们自发亲手制作了中考百日倒计时牌,背景就是以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四点灯火通明,哈佛学子挑灯苦读的图片,以此为动力鼓舞彼此战胜困难,决胜中考!一旦学生有了这种强大的内心,他们就会变得坚不可摧,无往不胜,把学习与自己生命的圆满、父母的辛劳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一股强大的气场也会前所未有地迸发并持久坚定地存在。我想,这也许就是课程育德的出发点与归宿。
课程育德的关键在教师!只有通过我们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才能将教学内容具化为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这既是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从这一意义上说,课程改革和学科德育的价值追求完全是一致的。“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愿我们都以此为契机发展自我,实现育德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统一,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统一。“以人为本,育人于心”,让课堂真正成为我们展示才华,履践追求,实现价值,培养英才的舞台!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