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缵绪将军与巴蜀学校

日期:2010-12-04 17:59 点击数:35944 

“大洪山老王推磨” ——王缵绪将军抗战时期二三

抗日战争时期,王缵绪将军率领的第二十九集团军从1938年5月出川抗战,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先后参加了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湖滨战役、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等重大战役,靠“汉阳造步枪”和无法御寒的单衣,凭借一腔爱国热血,同日本侵略者坚持了八年的抗争,践行了“民族独立的金字塔,决心先拿我们的骨肉去砌成”的誓言。

王缵绪(1885-1960)字治易,号厔园居士。1885年农历5月初9出生于四川省西充县观音乡大磉磴村。幼年受业于举人,考取秀才。喜书法,作绝律,好收藏图籍。1908年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与刘湘、杨森同学;毕业后任新军第十七镇第三十三混成旅见习排长、连长、营长,曾参加辛亥革命和“四川保路同志军”;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第五师师长;1928年9月改任第二师师长兼四川盐运使;1930年创办重庆私立巴蜀学校;1932年任刘湘部北路总指挥、第三路总指挥,助刘湘统一四川;1935年10月任陆军第四十四军军长;1938年1月任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同年5月任四川省政府主席。1936年2月国民政府授予中将军衔,1940年5月加任陆军上将军衔。1944年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2月调任陪都卫戍司令部总司令;同年当选为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1947年任重庆卫戍总司令;1948年当选第一届国大代表,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武汉行营副主任、重庆行辕副主任、西南行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等。1949年12月14日在成都通电起义,解放后历任川西人民博物馆馆长、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等。1960年因病在成都去世,终年75岁。

一、“当军人的就该上前线去!”

1938年1月20日,时任四川省主席的刘湘出川抗战因病去世,围绕着谁接任四川省主席一职的问题,在中央政府与四川军政之间、四川军政各派系之间展开了非常激烈而复杂的斗争。1月22日,国民政府任命张群为四川省主席,遭到四川军政的强烈反对。1月23日,留川部队以一六一师师长许绍宗领衔,6个师长、5个独立旅长一同联名电呈中央,要求“收回成命”,并在成渝两地组织示威游行,贴标语、散传单、发代电……双方相持不下。

1938年4月12日,蒋介石电召邓锡侯、王陵基、潘文华、王缵绪、唐式遵等到汉口,和中央方面何应钦、贺国光会谈,双方达成妥协:以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王缵绪代理四川省主席,该集团军留川的一个军开赴鄂东北对日作战(另一个军已经开往鄂西北前线);第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潘文华兼川康绥靖副主任,所部五十六军暂时留川(另一个军在皖南前线);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限日编成部队,即赴江西前线。

1938年5月19日,国民政府任命王缵绪将军为四川省政府主席。此后,四川省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新政:一是改一年四征为两征,减轻农民负担;二是肉税附加,用于补充教育经费;三是查核减免乡村的壮丁费、草鞋费、军服费等;四是查办贪污积案,裁减贪污官吏。

1938年8月11日,时任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致信王缵绪将军,信中写到:“治易仁兄足下:戎马倥偬,疏于问候,良用疚歉。此次驱敌寇于河滨,乘机拜谒诸长官,报告华北战绩,借此作书,聊申萦念之殷,并致意于川中父老兄弟。抗战军兴,吾川对国家民族,殊多贡献。省中健儿在南北各战场与全国友军携手并进,以头颅捍卫国土,以鲜血换取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为川人增加许多光辉。西望故土,殊令人兴奋鼓舞不置。……在坚持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的任务中,今后四川将肩负更重大之责任。吾兄领袖群伦,深信必能巩固并扩大统一战线,组织人民,动员物资,遵照抗战建国纲领与蒋委员长之历次指示,为抗战建国大业而奋斗到底。”

然而,当初反对蒋介石染指四川最起劲的三个师长,并未善罢甘休,他们认为拥护王缵绪当了省主席,满心指望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好处,于是相约到省政府去拜见,那知王缵绪将军非常严肃的告诉他们说:“现在拍拍捧捧不行了,你们不要再来这一套。当军人的就该上前线去,在后方不走想干什么?保安团长我已经撤换了五个。你们不去打日本,我也要呈报委员长撤你们!”

这三个师长都是成都“嗨袍哥”的,见王缵绪将军不买他们的帐,受不下这口闷气,下来就串联倒王。1939年8月,正值全国的抗战转入战略攻势的关键时期,前方的战斗异常艰苦和激烈,而以川军七个师长发动的“倒王运动”也进入高潮。川军师长彭焕章、陈兰亭、谢德堪、刘元塘、刘树成、周成虎、杨晒轩七人联名电蒋反王主川。七师长发电之后,还立即调动部队包围成都。

在这种局面下,王缵绪将军为避免后方的内乱,从顾全大局出发主动提出辞去四川省主席职务,愿率部队出川抗战。9月19日,国民政府命令:“四川省府主席王缵绪,志切抗战,请缨出川,恳辞主席职务,英勇卫国,殊堪嘉尚,王缵绪应准率部驰赴前方,悉力御敌。在出征期间,所有四川省主席职务,着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兼任,任命贺国光兼任四川省政府秘书长。”

10月1日,王缵绪将军整编待发。临行前他电令全川各县长,指示后方防务工作要点,以三事相训勉:(一)各级地方军事政治训练机关,应即加紧训练整理,等待整编补充;(二)积极训练民众,开发生产,加强军队联系,以增厚抗战力量;(三)坚定必胜信念,毋为流言所惑,照常执行政令,以奠后防,籍固前线。

二、“大洪山老王推磨”

“大洪山老王推磨”是抗战期间流传于全国的一段佳话。说的是王缵绪将军率领的第二十九集团军守备湖北大洪山与日军坚持了长达一年另四个月的游击战,成功阻止了日军想要突破大洪山向战区腹地推进的企图。王缵绪将军在这次战斗中身先士卒,光荣负伤。

1939年4月,日本侵略者为巩固武汉外围,在湖北随县、枣阳一线向我发动侵略攻势。日军冈村宁次拟定的作战计划是“军决定以强有力的一部在主力发动攻势之前从大别山南麓地区突破敌军左翼,把敌人的主力牵制在这深长的东南面,主力概由安陆及其以东地区前进,向枣阳南侧地区及该地西北地区一线突进。同时以机动兵团纵深的纰源以南地区迂回,切断向南阳方面的退路,在枣阳附近捕捉敌军的重点兵团,予以歼灭。”第五战区根据军事委员会的要求,制定的作战方针是“战区决以长久保持桐柏、大洪两山地带,以攻为守,予敌以打击。”具体兵力部署中,指示第二十九集团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组成右集团军,担任大洪山南麓、京(山)钟(祥)公路、襄河两岸防务,置重点于汉(阳)宜(城)公路方面。并要求“竭力增强襄河东岸部队,以纵深配备,阻止敌之北上,掩护我左翼兵团之右翼。”

王缵绪将军率领的第二十九集团军奉命驻守在大洪山西麓、南麓一线。在经历了武汉外围保卫战后,二十九集团军人员、武器损失过半,原有8万多官兵经过整编尚余五万多人,辖两个军、四个师、十二个团。而且武器窳劣,装备简陋,步枪多数是四川造,少数为汉阳造。轻重机枪、迫击炮多数是川造,除一六一师有部分捷克式机枪外,其余如野炮、山炮、高射炮、平射炮等完全没有。总司令部直属迫击炮营有大炮四门,每炮仅配有炮弹十发。粮食补给更是十分困难,据当年的战士回忆,经常是“吃了这顿麦粒粥饭,还不知下一顿吃什么。”

王缵绪将军在大洪山阵地前给官兵训话说:“各位官长,各位兄弟,莫要开口说四川,我们是中国人,努力抗战不单为四川争光,是为中华民族争生存,二十九集团军是信崇三民主义,拥护总裁的革命阵营,是国家的骨干,是民族的灵魂,决不是私人的武力。我们这个团体要使上官爱护,莫使上官厌恶。要配做一个革命军人,连营便是我们的家庭,抗战就是我们的生活。不畏难,不怕苦,见利不先,赴义恐后,既能流汗,又能流血,忠愤耿耿,精诚团结。民族独立的金字塔,决心先拿我们的骨肉去砌成。要达到这个目的,非一洗过去的苟且偷生、争奇抢劫、分歧错杂、自私自利、虚伪奸巧、因循腐化,种种恶习不成功。”

1940年3月1日,第二十九集团军奉令向北出击,王缵绪将军亲冒矢石,身先士卒,由某阵地向敌人做外侧包围,督战负伤。5日,所部奋勇收复张家集并向后方流水沟之敌攻击,打开通路,歼敌五千余人。

5月1日,日军从信阳、随县、钟祥三个地区发动对枣阳及襄河东西两岸的攻势。5月16日,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命令王缵绪将军集中火力,从大洪山北上,尾击日军。5月底,日军的两路兵力在双沟会合,迅速组成几个梯团沿襄河东岸南下。第二十九集团军所辖的四十四军北上与日军遭遇,受到猛烈攻击后不得不向大洪山地区及张家集方面紧缩阵地,以保卫大洪山据点。日军第八师团长谷川指挥的南下的两个梯团,四面围攻大洪山,并派飞机狂轰烂炸。王缵绪将军率部队与敌人艰难激战,与日军在山区旋磨打圈,又坚持了数月。1941年秋,日军又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企图夺取大洪山南麓青峰山,直入大洪山核山寺。王缵绪将军集中兵力亲自督战指挥,与日军争夺青峰山,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三次。拖住了日寇的西进,粉碎了日寇企图一举歼灭该部的阴谋。

第二十九集团军的“大洪山老王推磨”,1939年初所部步兵击落日本空军“天皇号”飞机,以及1943年10月常德战役中开枪自戕、壮烈殉职的一五○师师长许国璋等英勇事迹,当时在全川、全国传为美谈。

1940年底,成都《国民日报》社社长易君左先生发表了一首诗,题名“闻王治易将军前线负伤,诗以慰之(七古歌行)”,诗中这样写到:会战凯音传豫鄂,将军大纛自天落。张家集与流水沟,鲜血开成万花萼。将军不怕死,奋勇独冲锋。健儿争努力,血溅马蹄红。将军受伤不知痛,大呼“杀贼休轻纵”!夺回据点更包围,丑寇直如龟入瓮。空前捷报惊两川,两川热浪火烧燃。川军神勇世无敌,一角克堡金瓯全。长沙一战定邦国,其中多少川儿血?奇功屡建说杨王,决斗方酣比英德。襄河固守未稍西,歼倭易如童缚鸡。及今威名震寰宇,南塘盛业谁与齐?尚忆将军出征日,成都千人万人出。欢呼热烈祝凯旋,知公定有平倭术。我来西川大幕中,独垂青眼礼优隆。书生报国感知遇,一洗冀北凡马空。曾观题画知心事,莺飞草长江南泪。万蝶蹁跹八阵图,单刀闪烁群英会。倭儿狼狈欲何之?打通平汉梦真痴。豫南鄂北金汤固,况有巍巍王者师。将军伤轻抑伤重?伤重伤轻休戚共。但使中华一息存,何劳万户千秋供。作诗岂徒慰将军,亦欲天下壮士闻:非常任务诛奸佞,第一勋名荡寇氛!(重庆文史馆编《中国抗日战争诗词曲选》1997年12月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

三、毋忘国耻!

重庆私立巴蜀学校首任校长周勖成先生的女儿、巴蜀学校的老校友周钟铨女士至今保存着刻有“毋忘国耻——巴蜀校毕业纪念,王缵绪敬赠”字样的一个铜质墨盒。她深情地回忆道,“墨盒是我小学毕业时校方赠送的礼品,每届学生毕业都有毕业纪念品,各届不完全一样。我小学毕业时正是1939年初抗日烽火正旺时,学校董事长王缵绪题‘毋忘国耻’四字铭刻于墨盒上,含有深刻教育意义。”

王缵绪将军于1933年创办了重庆私立巴蜀学校,以实现他改变西南落后教育面貌,“创造一个新的学校环境,实验一些新的学校教育”的理想。经黄炎培先生举荐,聘得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周勖成先生担任首任校长,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由小学扩展办起了初中,并计划开办高中,已经成为全川乃至全国闻名的学校。1937年4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巴蜀学校题写扁额,赫赫“成绩斐然”四个大字。

“七、七事变”爆发后,学校的礼堂挂起了大幅中国地图,上书“国破山河在”,令全校师生警醒。1939年5月,重庆遭到日本飞机的大轰炸,社会局命令市区所有学校于六月底以前迁出市区。王缵绪将军明确指示“为避免无谓牺牲,为保留国家元气,迁校是必然的,而且应当从速进行。”

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将重庆巴蜀学校前往王缵绪将军的家乡——四川省西充县。巴蜀学校的500多套校具(包括床和课桌椅等)、2万余册图书、2000多件教学设施(如钢琴等)和实验仪器,满满装了十六只大木船,从重庆沿嘉陵江运抵南充,又动员了一千余劳力,完全靠人力一件一件搬运到西充县。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1939年9月巴蜀学校完成了全部搬迁和重建,在西充县城东门的大佛寺开始招收学生正式上课。

学校将初中各班级全部以沦陷于日本侵略者的省区命名,以明不忘收复失地之志。第一班为辽宁级,第二班为吉林级,第三班为黑龙江级,迁校西充后招收的第四甲班为绥远级、乙班为热河级,第五甲班为察哈尔级、乙班为宁夏级等。学校还对学生进行抗日救国教育,并组织军事训练。早晨跑步时一边高唱《大刀进行曲》、《打回老家去》、《我们中国真危险》等抗日歌曲。学校还结合物理课,在学生会下面设立无线电小组,由楚衡老师指导,学生自己组装了一部矿石收音机。每天老师和学生轮流值班从夜里12点以后收听记录重庆广播电台的消息,次日由同学抄写成大字报,张贴在校内外墙上,使全校学生甚至全县城的百姓能够及时了解到抗日前线的战况。

重庆巴蜀校园于1940年6月连续三次遭日本飞机的轰炸,毁坏了礼堂、教室、宿舍以及校园,有六名校警被炸死。但是,巴蜀学校从来没有停止抗日救国活动。学校的宿舍“菁园”租借给中华职业教育社,“棫园”租借给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2年,由黄炎培先生主办的“战时公债劝募委员会”,也设在巴蜀学校内。

那段时期,黄炎培先生领导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巴蜀校园组织了数十场演讲,许多著名学者和政治活动家,如宗白华、马寅初、章乃器、老舍、郭沫若、邵力子、邹韬奋、沈钧儒、陈立夫、罗隆基、潘公展、齐燕铭、田汉、翁文灏、潘序伦、胡风等都先后来校作过演讲。1940年9月30日,周恩来到巴蜀学校作了题为《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的专题演讲,吸引了众多听众。抗战期间的巴蜀校园,成为陪都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化宣传教育中心。

抗日战争胜利已经整整六十年,人们不会忘记在那场战争中奉献了生命和鲜血的民族英雄。翻开四川省西充中学2004年编写的“校本课程系列教材”第五章——“抗日沙场好儿郎”,详细记载了王缵绪将军率领的第二十九集团军英勇抗日的事迹,并写到:“最值得中国人民骄傲的民族解放战争,是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在那场战争中,西充地下党组织800男儿赴国难,王缵绪将军指挥二十九集团军驰骋沙场,西充人为中华民族独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实事求是地记录历史,子孙后代永远不忘这段历史,是我们对民族英雄们最有价值的祭奠。

二○○五年八月一日

上一篇: 昔日巴蜀
下一篇: 巴蜀故乡行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